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导学案

《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导学案

11-07 14:59:46   浏览次数:475  栏目: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赏析蚂蚁的可笑又可爱的特点;体会“虫子”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知识卡片一

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国作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其代表作《百万英镑》倍受欢迎,并于1896年2月获得爱斯洛文学奖。  

知识卡片二

刘亮程,文学家,作家,1962年出生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风中的院门》、《一个人的村庄》、《库车》等。其中,代表作《一个人的村庄》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并被誉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  

2.生字

拭去(shì) 蚱蜢(zhàměnɡ)蹭到一边(cènɡ) 豌豆(wān) 扬镳(biāo) 卸下(xiè)

褒扬(bāo) 顶巅(diān) 痒(yǎnɡ) 蜣螂(qiānɡlánɡ) 土坷垃(kē) 一轱轆(ɡūlu)

3.多音字。

(háng) 银行       (chèng) 称心     (chóo) 朝鲜      (bēi) 背负 

行 (xíng) 行动    称                朝                 背           

(héng) 道行       (chèn)  称职     (zhāo) 朝气      (bèi) 背影 

(hàng) 树行子 

(chù) 住处        (hǎo) 好处     (lē) 勒索        (zháo) 着火 

处                  好               勒                 着 (zhāo) 着数 

(chǔ) 处理        (hào) 爱好     (lēi) 勒掯       (zhe)  顺着 

(zhuó) 着落 

4.词语。

莫名所以:说不出原因来。

欺世盗名:欺骗当时的人,窃取名誉。

鹅卵石: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曾被水反复冲刷磨去棱角的椭圆形的光滑如鹅卵的石头。

浏览:粗略地看。

二码:英美长度单位。一码等于三英尺,合0.9144米

雷同:随声附和。也指相同。

蚱蜢:昆虫,似蝗而小,农作物害虫。

痴呆:呆笨的样子。

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着什么的样子。

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扬镳,驱马前进。

多情善感:重情谊,容易被感动。

犹豫;疑惑不决。

未雨绸缪:下雨之前赶快修房补屋。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悬崖勒马:在将要掉下悬崖之前,勒住了马。比喻在最危险的时候,翻然醒悟。

蜣螂:昆虫,吃动物的尸体和粪尿等,常把粪滚成球形。

土坷垃:土块。

4.自读课文,整体感悟,理清文章结构。

《辛劳的蚂蚁》

一只蚂蚁搬运经过鹅卵石、杂草,“拽”“扯”“拉”“掀”“爬”

                   “有如我……又朝一个新的方向走去”

                   

      另一只蚂蚁“举”“叼”“拉”“搡”“拖”“跳”“丢”

蚂蚁的特点:欺世盗名:无目的、无功效、徒劳

《走向虫子》

思维方式

人                          动物

比较

对比

鲜明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问题一:整体感悟。

1.《辛劳的蚂蚁》的题目是“辛劳的蚂蚁”,你如何理解“辛劳”?

蚂蚁的辛劳是虚伪的,是愚蠢的,表现了对蚂蚁的欺世盗名的辛辣讽刺。

2.《辛劳的蚂蚁》中,蚂蚁的愚蠢表现在什么方面? 

搬运无用的东西,遇到障碍不知绕开,遇事不知动脑,只知道蛮干,不知团结合作,托运东西毫无目的……

3.《辛劳的蚂蚁》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试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相对应的内容。

作用: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1)它缺乏判断力,不能区分什么东西是吃的,什么东西不是吃的。

它捕获到一件东西;那东西一般无论对它自己或者对别人都是毫无用处的,那东西往往比其应有的体积大六倍。

(2)它不能绕过一个树桩,找不到回家的路。

它被一个小鹅卵石挡住了路……又朝一个新的方向走去。

(3)(它)并不讲求实效,因为它抵家时从来没带回去一件它头里搬运的东西。

那条蚱蜢腿又一次被拖着走遍了那块老地方……其重量足以让它们进行一番娱乐。到最后,把它丢在了路当中,随便任何其他笨蚂蚁谁爱要的给收了去。

4.马克•吐温笔下的蚂蚁具有怎样的特点?

欺世盗名:无目的、无功效、徒劳。

5.《走向虫子》一文描述了哪几种动物?它们分别在做什么?

八脚虫:在我的手指上往前爬;蜣螂:滚着一颗比它大好几倍的粪蛋;蚂蚁:背着一条至少比它大二十倍的干虫。

6.《走向虫子》通过写小动物的事,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任何事物都各有各的规律,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改变。

问题二:重点探究。

1.人有“人性”,马克•吐温认为蚂蚁亦有“蚁性”。马克•吐温笔下的蚂蚁具有怎样的“蚁性”?从文中找出描写“蚁性”的关键词语并进行归纳。

马克•吐温笔下的蚂蚁并非题目和课后寓言所说的“辛劳”“会未雨绸缪”“备不时之需”,而是“愚蠢”的代名词,总是干一些“毫无用处”“莫名其妙”的“傻事”,仿佛“痴呆”般地重复工作,是“爱慕虚荣” ,“迷惑”世人,“蒙混”了许多年代的“欺世盗名”之徒。 

2.作者在写蚂蚁搬运东西时,描写得非常细致生动,试第2自然段进行分析。

[1] [2] [3]  下一页

,《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导学案
《《辛劳的蚂蚁》《走向虫子》导学案》相关文章

tag: 蚂蚁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