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归田园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导学案4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归田园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导学案4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566  栏目: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归田园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导学案4,

30课《诗四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概括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认识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难点】

认识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1、充分预习课文,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诗文大意。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重音、停顿、速度、语调,进入诗歌意境,领略诗歌语言的特点。

3、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链接】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喜游名山大川,二十六岁出蜀,游踪遍四方。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性高傲,不为权贵所容,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 简斋集》。

自研自探·导学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诗文、指导朗读。

1、大声诵读文章,给加点的字注音。(A级)

草盛(   )   荷锄(   )   荒秽(   ) 草木长(   ) 属国(   )

燕(   )然    候骑(   ) 荆门(   )   徙倚(    )帘旌(   )

2、再读课文, 结合资料及词典,解释下列词语。(A级)

晨兴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   )        但使愿无违(  )(  )

使至塞上(   )          单车欲问边(   )

江入大荒流(   )        云生结海楼(   )

帘旌不动夕阳迟(   )    徙倚湖山欲暮时(   )

二、.填空。(A级)

1.《归园田居》选自________ ,共有_____首,本诗是第____首。作者______,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________ 。成语“________ ”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

2.《使至塞上》是作者_______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_______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________ ,________ 。”

3.《渡荆门送别》是唐代________主义大诗人________所作,人称他为“________”。

4.《登岳阳楼》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

课堂学习·研讨


《归园田居(其三)》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B级)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情景。

2、思考: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意思?

三、四读课文,合作探究(C级)

1.“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2. 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使至塞上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B级)

朗读诗歌并思考: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三、四读课文,合作探究(C级)

1.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诗句是哪一句?你能说说这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吗?

   

2.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诗句,你能画画它的图景,说说它的意境吗?

《渡荆门送别》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B级)

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三、四读课文,合作探究(C级)

1. 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2.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3.你能说说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吗?

《登岳阳楼(其一)》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B级)

1、首联表达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颔联借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颈联中的“万里”“三年”有什么作用?

三、四读课文,合作探究(C级)

1.首联与颔联的景物描写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你最喜欢的诗句是哪一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自我检测·拓展


一、根据课文默写填空。(A级)

1. 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2.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

4.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1] [2]  下一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归田园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导学案4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归田园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导学案4》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