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美丽的乡土 善良的人民----沈从文的《边城》阅读札记

美丽的乡土 善良的人民----沈从文的《边城》阅读札记

11-07 14:59:46   浏览次数:575  栏目:高一语文必修二
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美丽的乡土 善良的人民----沈从文的《边城》阅读札记,

美 丽 的乡 土   善 良 的 人 民

-----沈从文的《边城》阅读札记

贵州省罗甸县边阳中学  高荣  邮编:550102  电话:13595457539

摘要: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描写了茶峒美丽的自然景致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善良与淳朴。

关键词:《边城》 风光  美丽  人民  善良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他的创作相当的丰富。他的作品以小说创作为主,散文创作次之,一生结集六十多种。自称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在成为作家之前,几乎未受过正规的教育。他说:“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实在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和憎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这乡下人又因为从小漂泊江湖,各处奔跑,挨饿,受寒,身体发育受了障碍,另外却发育了想象,而且储蓄了一点点人生经验。”[3](P261)沈从文是带着个人的直觉进行创作的。他既未系统地学习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又未系统地接受西方美学、文艺学的教育,故而不受任何传统和理论的束缚,创作思想一任其性,自由自在地发挥与发展,具有独特性。首先,沈从文把创作看成是自我生命意识的自由表现。他说:“我只想把我生命走过的痕迹写在纸上。”其次,对人性的讴歌与表现,是沈从文在创作中一以贯之的审美理想。他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我只想建希腊小庙”,“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3](P262)这种创作思想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思潮的积极影响,与当时呼唤个性解放、人性的觉醒的启蒙思想是完全合致的。而且,沈从文把表现人性看成是美的至极,把它当作文学表现的终极理想,贯串于他二十多年文学创作的始终。对笔下的人物,着力表现他们真、善、美的人性。正如他在边城题记里所说:“对于农人和士兵,怀有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的一切作品中,随处皆可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就我所接触的世界的一面,来叙述他们的爱憎与哀乐,即或者这支笔如何笨拙,或尚不至于离题太远。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甚或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我动笔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地写下去。”[3](P262)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1934年10月由生活出版社出版,它是沈从文小说创作进入完全成熟境界的标志。沈从文就《边城》的创作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我准备创造一点纯粹的诗,与生活不相粘附的诗。情感上积淀下来的一点东西,家庭生活并不能完全中和它,消耗它,我需要一点传奇,一种出于不巧的痛苦经验,一分从我‘过去’负责所必然发生的悲剧。换言之,即完美爱情生活并不能调整我的生命,还要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然而与我过去情感十分相近的牧歌,方可望使生命得到平衡。”[3](P264)怪不得汪曾祺说:“《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怀的怀旧。”如今我读沈从文的《边城》,也为里面秀丽的山水风光、善良的边城人民所陶醉。

一、美丽的边城风光

沈从文的《边城》创作根基是建立在故乡湘西那块他熟悉的土地上的,对湘西,作者怀有深刻的怀旧之情。这种对家乡热土的热爱,通过他的笔,借助《边城》这个载体,美丽迷人的家乡风光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湘西的美丽,作者对它描写时,“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还给人以无限的美感享受”。[4](P15)我们先来看下面这段描写碧溪咀的美:

“小溪宽约20丈,河床是大片的石头做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见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

清清的河水,鲜活的游鱼,大块的河石,每当读到这里,我们仿佛亲临湘西的小河边,正在欣赏那如诗的河景。这还不算精彩,再看小说对茶峒边地的介绍,就不得不让读者陶醉和拍案叫好: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道。这官道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就这么短短十个句子,长短交错,娓娓道来,似乎一个年经百事的长者在讲述一个美丽的传说,又好像一个过来人在讲述自己年轻的往事。山城边,有一小溪,溪边有塔,塔下有人家,家里有老人,女孩和黄狗。可以想象,此等环境,美丽而幽静、安详,人在自然里生存,自然与人完全合为一体,一个现代的“世外桃源”景象。

人们公认的是,沈从文的作品追求的是自然与淳朴,因为来自湘西边地的沈从文是一个典型的“乡下人”,他的人生阶段的最早期教育是在家乡湘西那条河水上“毕业”的。湘西山水哺育长大的沈从文,具有湘西山水一般的性格,安静、醇和、自然,没有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的丑陋。自然的山水造就了自然风格的作家,故乡的山水,在沈从文饱含眷恋、热爱之情的笔下变得多么的优美和让我们迷醉。小说中的故事是围绕着“酉水”这个大环境展开的,那么我们就来看从文关于“酉水”的描写吧:

“若溯流(酉水)而上,则三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的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常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晾晒在日光下的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酉水中游如王村、岔分水、保靖、里耶和许多无名山村,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

看着这清澈的河水,水中的玛瑙石,河边的翠竹,桃杏花里的人家,远村近树,怎不让我们对那美丽的酉水风光产生神往。特别是文中说到游鱼时,一个“浮”字就将水之清、静,鱼之爱人,描绘的出神入化。

再如写碧溪咀的美丽夜色: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中竹簧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雨点。间或不知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啰啰啰啰噓”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月光、静夜、竹影、虫声、鸟鸣,写出了边地的寂静夜色,以及祖孙俩生活的仙境一般的环境。境静而人心中却思绪万千,反衬出当时祖孙俩绵延的思绪。

单纯写风景的地方,小说中并不很多。例如除写翠翠到“茶峒”河街上看到的各种摆卖的货物,以及作者对茶峒小镇房屋和店铺的介绍外,就没有多少单纯的风景描写了。作者更多的是将湘西边地的人情世态与景物描写相结合,让读者从湘西的乡土人情上去感受湘西的美丽。例如端午节赛龙舟,酉水涨了龙船水,变成了“豆绿色”;赛龙舟时的击鼓呐喊;中寨的财主的碾坊景致;美丽的吊脚楼;渡船渡过的无数过往客商队及迎亲嫁女的人群;年轻的水手及强悍的妓女等等一切酉水河上的小镇里发生的一切事情,存在的一切人情世态及风土人情,都一起构成了美丽的边地风光的实质性和虚幻性的构成份。看了它的自然景致、人物、人情世故、民族风情,一个轰轰烈烈而又安静祥和的边地风光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二、善良的人民

读了小说《边城》,我就有一种深刻而又鲜明的感觉:里面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善良”的化身。在很多学者的笔下,沈从文的“人性美”写作主题已经被研究得很透彻了。人性有善有恶,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有善良的人性描写,也有邪恶的人性记述。但在《边城》里,却是只写“善”而不提“恶”。人性美的主题表现形式就是“爱”,父子之爱,人与自然之爱,等等。而在小说中,翠翠是爱的化身,或是人类男女之间真挚之爱的结晶,她的父母靠一厢情愿,靠互相对歌而走到一起,然后就怀上了翠翠。在这里,没有在婚嫁过程中丑陋的金钱攀比,讨价还价;也没有封建婚姻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纯天然的两情相愿,自由结合。

《边城》所描绘的人性中的善良与周围的生活环境是和谐的。每个人虽然都有自己的爱憎哀乐、矛盾痛苦,但又都是由一系列误解和偶然因素引起的,其中有老船夫和翠翠祖孙间的误解,有船总顺顺父子和老船夫之间的误解,等等。他们之间虽有着误会和矛盾,但并未表现某一方有什么贪得自私、虚伪奸诈,而是一律显示出忠厚、善良、纯朴、真诚以及对爱情的忠贞。沈从文在离桃源上行七百里的地跨川黔湘三省的交界的茶峒边城,找到了他理想的完美人性的境界。作品给这个故事规定的情境十分明确:

“两省接壤处,10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水陆商务及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在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感觉到。”

[1] [2]  下一页

,美丽的乡土 善良的人民----沈从文的《边城》阅读札记
《美丽的乡土 善良的人民----沈从文的《边城》阅读札记》相关文章

tag: 沈从文  , 高一语文必修二,高一语文必修二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二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