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 [吕娟、戚侠、张敏] 的《女娲造人》观摩课
刘桥中心学校 陈卫东
随着“国培”的深入,我校语文组组织了三节校本研修活动课,三位老师同上一课,下面是我在研讨时的发言。《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趣味性强,我今天的议课主要从吕娟、戚侠、张敏三位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过程两方面作出评价。从整体看,她们同课竞技,同课异构,精彩纷呈,可以看出都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精心设计。她们的课我觉得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新课标理论支撑,课堂“人文性、能力性、活动性”体现得较鲜明,整堂课的设计与实施都围绕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展开,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和核心。下面就从教材处理与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一、教材把握评价
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上)六单元的一篇课,这一单元可以称为想象世界,体裁上是由童话、神话以及寓言构成,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能力。她们执教时,把《女娲造人》的教学重点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力,是非常恰当的。由此看出,教师对知识体系的把握相当准确。
二、教学过程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她们都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了学生的手脚,比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用一组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其次,由课题引发疑问: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拿什么造人?让学生心中有目标,达到很快熟悉课文内容。再通过熟悉课文进一步让学生挖掘出文章的闪光之处,也就是文章的重点——想象。吕娟、
从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很好。吕娟的课我认为妙在教学一开始就用几个众所周知的神话故事引入,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之中,对课文内容非常感兴趣,这有力地抓住了学生的心,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们的语文学习就很重情感体验,没有情感体验哪谈得上感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了大量时间,通过比较阅读的形式让同学们找出课文情感丰富的句子在什么地方。通过同学们的找,单独朗读等形式,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人类诞生的喜悦,女娲的自豪等。这个环节经过同学的合作交流,体验了课文因运用丰富的想象而产生的艺术魅力,学生体会到了课文流露的喜悦之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中还感受了神话的魅力。
但语文教学始终是一门缺陷的艺术,只能做到更好,不能做到最好,我认为以下地方值得商榷。
1、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比较阅读,说出课文好在什么地方。很多学生一想到比较阅读,并要说出异同,就变得很严肃,开始上课对课文产生的喜爱之情一下子就被抛开了,好像是又去完
2、本课除了让学生的认识能力得以培养外,还应训练学生学会写想象的语段。因为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贯穿整个初中阶段乃至初中以后的学习阶段。因此,教学不仅应有及时效应,还应注重长期效应。这两者的完美结合才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tag: 女娲造人 , 语文教研,语文教研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