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说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说课稿)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说课稿)

11-07 15:44:21   浏览次数:860  栏目: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说课稿),

呢?自由读第4小节。

 

2、读了这一小节,你又一次感受到两人之间的依依别情了吗?特别通过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

 

相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伫立”、“凝视”等词语的内涵。

 

3、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吗?(配乐)

 

4、此情此景,不仅我们被打动了,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同学们请看——[媒体5:播放动画]

 

景也通人情,人更是思绪万千!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下面这段话说完整吗?先自己试试看。

 

[媒体6:想象说话]岸边杨柳依依,好像                          ;江上沙鸥点点,好像                          。虽然白帆已经消失

在蓝天尽头,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边,但是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好像在想

 

                                        。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黄鹤楼送别)本文转载

 

再指名说。(第2、第3位同学配乐)

 

5、同学们,作者本来是写李白与孟浩然两个人物之间的惜别之情,为什么要写到杨柳、沙鸥、蓝天、春水这样一段景物呢?

 

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

 

6、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4小节,再来感受一下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运用配乐朗读渲染情感;运用电脑动画再现情境;运用想象说话体味深情。三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晰,目的鲜明。同时又渗透了借景

抒情的表达方法指导。

 

7、引读第5小节:此时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吟诗抒情]

 

8、你能吟一吟这首诗吗?(出示古诗)[媒体7] 指名读,齐读。

 

9、文中说,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名诗,而且是一首怎样的名诗?什么叫“脍炙人口”呢?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它应该也像一位兄长和老师,饱

含深情地为你描绘一幅幅动人的美丽画面,使你感受一段段诚挚的人间真情。你能联系前面的所学所悟,说说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吗?先说

给你的同桌听听,再指名说。

 

(1)“烟花三月”写出了春天的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

 

(2)使人好像看到了诗人伫立江边,凝视远方,看着白帆渐渐远去,一江春水流向天边的画面;

 

(3)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4)文中第4小节说随着江风渐渐远去的是“白帆”,诗里却说是“孤帆”,这是为什么呢?当时的长江是一条交通要道,船肯定不止一只,为

什么说是“孤帆”呢?(在作者的眼里,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我”的眼里只有“你”!“孤”字用得特别好,表面写“船孤”,实质写“

人孤”,“孤”字就像整首诗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孤独并不是狭隘消沉的,君不见“滚滚长江天际流”,这是何等的奔

放大气啊!)

 

 10、品出了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再来读它,肯定会更有味道。配乐,指名读,齐读。

 

11、让我们把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背下来记住吧!自己背,齐背。

 

设计意图:借助“脍炙人口”一词,引导学生回味鉴赏,从而使诗、文不再割裂,达到了“诗文交融”的境界。并抓住“孤”字这个诗眼,把

整首诗品出了味道,品出了内涵,品出了档次!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板书)今天,我们通过对《黄鹤楼送别》一课的学习,知道了李白和孟浩然从开始的“赏景藏情—对话叙情—吟诗抒情”这样一个“送

别”的过程,从中层层深入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非同寻常的感情,这就是“依依惜别”之情。不仅如此,我们还从中了解了李白创作《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的由来。

 

2、布置作业:古往今来,很多大诗人创作了著名的送别诗。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几首,然后挑选其中的一首,也去查找一下诗人创作这首

诗的由来,下节习作课,我们尝试把它改写成像《黄鹤楼送别》这样的文包诗,特别注意学习文中用人物对话表达情感以及借景抒情地写作方

法,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达到融会贯通的整体把握;课后作业既引导学生指向课后的阅读积累,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

力,又充分利用了本课的教学资源,巧妙地做到了“以读促写、读写迁移”。

 


 


[板书]                                                 [副板书]

 

                    赏景藏情                             

 

25、黄鹤楼送别      对话叙情       依依惜别            烟花三月

 

                    吟诗抒情                             孤帆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黄鹤楼送别)本文转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说课稿)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