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观《燕子》教学有感--任春去秋来

观《燕子》教学有感--任春去秋来

11-07 15:44:48   浏览次数:340  栏目: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观《燕子》教学有感--任春去秋来,
 有机会听一位年轻教师的市级公开课,执教的是《燕子》的第一课时,老师亲切的教态、流利的普通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课堂教与学的气氛是轻松而活泼的,形式也是丰富的。可是在这师生都很愉快,而且学生参与率也很高的背后有许多东西值得深思。
                  1、把优美的文字图解为并不美丽的图画,是对学生想象的限制。
                  在学习第二小节时,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单的画,接着让学生读
                  课文,根据文字审视黑板上的图画,找出老师画疏漏的景物,然后让学生上黑板补充,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这样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在黑板上终于完成了一幅“春景图”,而在这二十分钟时间里,学生自由读课文一次,齐读课文一次。
                  我们来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
                  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的生趣。
                  读“微风”“细雨”“柔柳”,读“青草、绿芽、花朵、燕子”,学生可以
                  产生许多美好的想象。一种事物在孩子们头脑中可能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甚至是一幅无法用笔描绘的画。而“吹拂”“洒落”“展开”“聚拢”“赶来”又是个动态的过程,这不是用定格的几笔就能表现的。而这么多动态的美景、还有小燕子,由它们构成的世界在孩子们的想象中该是多么的缤纷而充满生机。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差异、思维的差异、个性的差异,文字所表现的画面,在孩子们头脑中应该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可用彩笔往黑板上一画,这一段文字表现的内容在他们头脑中所形成的画面就是一个模样的了,这样的画限制了学生自由而丰富的想象。一块小小的黑板上罗列了春天的许多景物,让“春天”是如此的“拥挤”。而大自然的二三月应该处处是芳草、柔柳、鲜花、燕子。那是一个博大而自由的世界,那是一个美丽而生动的世界。黑板上这样的一幅图画无法完全表现作者所要展示的灵动的春天。这幅画只能让孩子们知道课文第二小节写了哪些景物。孩子们对春天都有体验,学语文要真正让学生去学语言、并透过语言接受情感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这一节,应该让他们细细品读这段文字,仔细琢磨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精妙。并由这段美丽的文字去展开无限的遐想。从而,让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向往与热爱。把优美的文字解释为并不美丽的画面,这是对孩子们想象力的限制与伤害。
                  2、穿插歌曲是对课文内容的轻视
                  在学习了第二自然段描写春天的景色后,老师用了这样的过渡:在这美丽的春天里,小燕子会怎样呢?于是便放录音歌曲——《小燕子》,并且让学生跟着唱(一定是课前教会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真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首歌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更主要的是为了表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歌唱完后,老师说,唱了这首歌曲,同学们该知道燕子是怎样的了吧?学生说:可爱、喜欢春天、美丽、活泼、充满生机……学生只是结合课文的内容或平时对燕子的认识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接着老师让学生读第一小节,体会燕子外形的特点。用《小燕子》这首歌作为第二小节到第一小节的过渡,看起来课堂很有生气,其实欠妥当。歌曲的内容与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一小节并无多大联系。作者把春天作为燕子活动的背景,要表现的是燕子的机灵、活泼,春天有了它才充满生趣。所以开篇先写燕子外形的特点。教学时还是先直接让学生认识燕子的外形特点为好。而教者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对作者精心构思的一种轻视。(当然,我不是反对对课文进行变序教学,但应该要恰当。)
                  在学了第3、4小节后,老师又让学生齐唱《小燕子》这首歌,3、4节
                  
                  是写燕子飞行的优美轻快,停歇的自在悠闲。而老师却没有引导学生抓住燕子飞行的姿势和飞行的轻捷、停歇的优美来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无限的生机。
                  面对如此精美的文字,教者用这样不太相干的歌曲来帮助读解,其实是淡化了文字,看起来课堂形式丰富、活泼,其实只是用无效的材料占据学生的阅读时间而已。
                  3、表演是对语言意境的破坏
                  课文第3小节是这样描写燕子的飞行的:
                  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教学这一小节时,老师先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给一位学生一只纸燕子,让他在黑板上的图画中演示燕子的飞行,并且口中要发出“唧”的叫声,第一次表演时老师说学生模仿的声音不像,让再来一遍,于是表演的学生又尖利的叫了一声,逗得全班同学大笑。我们可以想象,“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学生的手再灵活也无法表现出燕子这种飞行的自如与轻快呀!再说学生手持“燕子”,只是在抓着“燕子”“飞行”而已,哪里还能让人感受到燕子自由自在飞行的灵活与轻快!老师强调表演时要发出“唧”的叫声。所以当让学生朗读这一小节时,学生就把“唧”给重重地读出来了。作者眼中轻快活泼的燕子,作者笔下轻快活泼准确隽永的语言,被这样的表演破坏的目不忍睹。学语文主要是感受语言,这种花俏的形式在语文课堂上真的不能再出现了。
                  4、贴图比较是对学生纯真的伤害
                  课文最后一小节是这样写的: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无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老师让学生读了这段文字后,指名学生上黑板画上电线,学生用白粉笔
                  
                  画了几根粗线,老师提示:能画这么粗吗?有学生说:不能。老师又问:为什么。一学生说:因为书中说是“几痕细线”,老师重重的夸奖了这位学生,便用黑板檫在原来粗线的基础上檫出了几根“若隐若现”的细线。然后老师把前面用来演示的“小燕子”贴到黑板上的“电线上”。再出示一张五线谱图(当然五线谱上有音符)给学生比较:停在电线上的小燕子,它们像无线谱上的音符吗?学生齐声回答:像,这真是叫人匪夷所思。我坐在大教室后面都能看得清几痕细线上停着的“燕子”,怎么会像音符呢?“燕子”就是“燕子”啊!学生开始画出了粗粗的电线并没有错,因为这是学生平时近观电线留下的印象。而本文的作者是远观,所以看到的是“几痕细线”,在此老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也正因为是远看,所以燕子才成了五线谱上的“音符”。而老师出示的与真燕子一般大小的“燕子”就在黑板上,就在学生的眼前,看起来怎么可能像音符呢?在老师的提醒、诱导下,学生为了给老师满意的答案,只能说“像”了。这不是明明在欺骗学生的纯真、让学生说不真实的话吗?这本是一个美丽形象的比喻,可在老师这样的教导下,学生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1] [2]  下一页

,观《燕子》教学有感--任春去秋来
《观《燕子》教学有感--任春去秋来》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