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入生活,培养语感
叶圣陶说过:“字词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接触,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唤起相似记忆,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使一些字词给学生留下各自鲜明的烙印。”
在教学《青蛙看海》第二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让学生体会登山的“累”的。(1)、我让学生先看看图上那高耸入云的大山,让学生想一想现在如果让你去爬这座山,你会怎么样?学生回答:“很累。”
(2)、教师继续引导:“要是你像小青蛙、小松鼠那样一级一级的往上跳,会怎么样?”学生回答:“累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跳上山顶!”
(3)、此时教师再引导他们:“你们能把这种累的样子读出来吗?边读要边想象当时的情境,像放电影一样。”学生就声情并茂的读了起来。
中国的语言文字,许多都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这时就更需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接触了。例如在理解“不知不觉”这个词语时,我就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想想平时你最喜欢干什么?学生很快举出:看电视,打篮球,写字,画画等例子。我再引导他们说说做这些事情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我最爱动画片,看着看着,不一会就过了很长时间。”等学生理解了什么是“不知不觉”后,再请他们试着把自己的体会用“不知不觉”来说一句话。学生就回答:“我最爱动画片,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过了很长时间。”这样联系生活,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词意,通过多种感觉,使符号、语言、意义、表象有机结构,使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体会了语感,也使这些词语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鲜明的烙印。
2、引导吟咏,培养语感。
吟咏是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叶圣陶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在教学《青蛙看海》第二小节时,我是这样指导吟咏出小青蛙害怕的样子的。(1)首先教师在刚才板画的大山上添画两朵云彩,让学生们看一看这么高的山,如果现在让你去爬,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2)学生回答:“看见那么高的山心里会很害怕,不知道是否能爬上去。”教师趁机出示句子:“天哪,那么高的山!”指导学生读出害怕的样子。
(3)再联系实际想一想,你平时害怕的时候会怎么做?出示词语“吸了口凉气”,理解小青蛙是因为害怕才“吸了口凉气”。
(4)指导学生加上动作通过朗读来表现小青蛙心里上午害怕。这时,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体验到了语文的语感,读出了感情。
3、抓住关键词来培养语感分析能力
叶老曾说过:“教语文不仅要使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的能力,从文学作品的阅读里提高思想的培养。”例如我在教《青蛙看海》时解释“善跑”一词时,我首先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哪些动物很善跑,学生很快地说出:“小马、小鹿、豹子。”等,再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说他们很善跑?善跑就是什么意思?从而理解“善跑”就是跑得快的意思。再让学生结合实际来想一想:画画画得好叫做什么?写字写得好又叫什么?这样学生既理解了什么是“善跑”,又扩大了他们的词汇。又如在教“失望”这个词语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失望”,我联系学生的实际说:“今天如果是你们的生日,你们一定想在放学回家时干什么?”学生高兴地说:“吃生日蛋糕,还有生日礼物。”教师又引导说:“如果,爸爸妈妈很忙,忘了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心里一定会很——。”学生脱口而出:“很失望。” 教师接下去说:“是啊,你能用失望这个词把这件事连起来说一说吗?”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个词语,而且通过用“失望”说话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表扬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如果学生进入了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因此,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表扬和激励,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而每个孩子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宽容和鼓励,这能使孩子们有信心做好力所能及的事。面对孩子的不理想的朗读或错误的回答,教师可以中肯的提出所存在的问题,切不可说出“你读得太难听了。”或“你的声音怎么那么低。”之类的挫伤学生积极性、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过分的批评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一句“你读得真认真,能再响亮一些吗?”,“再试一下,你一定能读好!”,却可燃烧起学生对读书的希望之火,使他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