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思想品德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教学设计-必修4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教学设计-必修4

11-07 15:32:21   浏览次数:638  栏目:高二政治教学设计
标签:高二政治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教学设计-必修4,
 

学生活动:阅读P1/18—2/19,结合历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产生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

 

(无产阶级为实现创立新社会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的基础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

 

(自然科学的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因而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法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

 

(3)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在总结工人运动和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而把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

 


www.lexue88.com 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而不完全就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机械相加。

 

举例: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莱肖(1509—1588)是意大利的自然哲学家,是市民资产阶级哲学的创立者之一。一生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反对中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唯心主义。他提出了“万物本原是物质,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客观存在。”就很接近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参P21)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2)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学生活动:阅读P20的活动材料,思考其中的问题。

 

(一是在自然观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从总体上是相互分离的,古代朴素唯物论与自发辩证法有过某种结合,但缺乏科学根据。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分离的,出现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证法。二是在历史观上,唯心主义当然坚持唯心史观,而形而上学的唯物论由于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辩证性质,也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成了“半截子”唯物主义,使社会历史领域成为唯心主义的“一统天下”。)

 

学生活动:阅读P1/20—1/21,归纳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举例: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古代科学中曾有过自发的结合,但是很简单。在近代二者却处在分离状态,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而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举例:一切旧哲学在历史观上都是唯心主义的,旧唯物主义企图用唯物主义解释社会历史,但它不理解劳动、实践的历史作用,因而最终陷入唯心史观。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www.lexue88.com (1)科学性(Why):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举例: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2)革命性(Why):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教学设计-必修4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教学设计-必修4》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