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一化学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混合物的化学分离和提纯方法归纳,
物质的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分开,而且各物质还要保持原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指将混合物净化除去其杂质,得到混合物中的主体物质,提纯后的杂质不必考虑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有许多种,但根据其分离的本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化学分离法,另一类就是物理法,下面就混合物的化学分离和提纯方法归纳如下:
一、分离和提纯的原则:
1.引入的试剂一般只跟杂质反应。
2.后续的试剂应除去过量的前加的试剂。
3.不能引进新物质。
4.杂质与试剂反应生成的物质易与被提纯物质分离。
5.过程简单,现象明显,纯度要高。
6.尽可能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7.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
8.如遇到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时,要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二、分离和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1.加热法:当混合物中混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去。如NaCl中混有NH
4Cl,Na
2CO
3中混有NaHCO
3等均可直接加热除去杂质。
2.沉淀法:在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的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微粒逐步沉淀时,应注意后加试剂的过量部分除去,最后加的试剂不引入新的杂质。如加适量的BaCl
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
2SO
4。
3.酸碱法:被提纯的物质不与酸碱反应,而杂质可与酸碱反应,用酸碱作除杂试剂。如用盐酸除去SiO
2中的CaCO
3,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铁粉中的铝粉等。
4.氧化还原反应法:如果混合物中混有还原性杂质,可加入适当的氧化剂使其被氧化为被提纯物质。如将氯水滴入混有FeCl
2的FeCl
3溶液中,以除去FeCl
2杂质;同样如果混合物中混有氧化性杂质,可加入适当的还原剂使其被还原为被提纯物质。如将过量的铁粉加入混有FeCl
3的FeCl
2溶液中,以除去FeCl
3杂质。
5.转化法:不能通过一次达到分离目的的,需要经过多次转化,将其转化成其它物质才能分离,然后再将转化的物质恢复为原物质。如分离Fe
3+和Al
3+时,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Fe(OH)
3和NaAlO
2,过滤后,再加入盐酸重新生成 Fe
3+和Al
3+。在转化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被分离物质的损失,而且转化物质要易恢复为原物质。
6.调节pH法:通过加入试剂来调节溶液的pH,使溶液中某组分沉淀而分离的方法。一般是加入相应的难溶或微溶物来调节。如在CuCl
2溶液中含有FeCl
3杂质,由于FeCl
3的水解,溶液是酸性溶液,就可采用调节pH的方法将Fe
3+沉淀出去,为此,可向溶液中加入CuO、Cu(OH)
2、CuCO
3或Cu
2(OH)
2CO
3。
7.电解法:利用电解原理来分离提纯物质,如电解精炼铜,就是将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用含铜离子的溶液作电解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粗铜中比铜活泼的杂质金属失去电子,在阴极只有铜离子得到电子析出,从而提纯了铜。
【例题1】(09天津卷
![]()
)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
![]()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
3)
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
42-
![]()
D.在含FeCl
2杂质的FeCl
3溶液中通足量Cl
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
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
3溶液
解析:乙醇不可以作为萃取剂,A项错;石蕊变蓝,则肯定为碱性,B项正确。若原溶液中含有SO
32-,生成BaSO
3,再加入HCl,则与溶液的NO
3- 结合,相当于HNO3,则可以氧化BaSO3至BaSO4,沉淀不溶解,C项错;加热时,FeCl3会水解,D项错。
答案:B
【例题2】(09广东理科
![]()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除去CO
2中混有的CO:用澄清石灰水洗气
![]()
B.除去BaCO
3固体中混有的BaSO
4: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
![]()
C.除去FeCl
2溶液中混有的FeCl
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解析:CO
[1] [2] [3] 下一页
,混合物的化学分离和提纯方法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