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公文写作党团材料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是抵御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

科学发展是抵御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

03-31 15:42:01   浏览次数:168  栏目:解放思想
标签:解放思想心得体会,解放思想大讨论文章,http://www.lexue88.com 科学发展是抵御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

  三、教育发展的反周期作用

  历史经验表明,以超越常规的力度发展教育,不仅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要求,也是抵御经济周期冲击的有效举措。反过来说,严峻的经济危机往往是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许多国家都曾经在经济萧条时期,把深化教育和加强培训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的萧条时期,把学生在校时间大幅度延长,使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增长了一倍,获得本科学位的人增加了50%。二战结束后,针对1200万退伍军人造成的就业压力,美国在1944年制定了《退伍军人权利保障法》,其中最主要的举措就是资助退伍军人上大学或职业学院,最后有800多万人利用这个机会拿到了更高的学历。这两轮教育发展的回报,是美国此后几十年的持续繁荣。

  在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低谷的时期,我国在有效治理失业和下岗问题的同时,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当时,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政策意图,一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需要,二是家庭教育投入的增加可以成为内需的刺激因素,三是借此延长青年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缓解就业压力。上述扩大教育规模的理由,当前仍然存在,因此,这一宝贵经验也应该用来化解危机造成的就业冲击,把超常规发展教育作为反周期政策的重要手段。

  首先,与发达国家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教育发展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教育有了长足的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但是,我国教育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除了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之外,我国受教育年龄人口的在学率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其次,扩大公共和家庭教育支出都具有刺激消费需求的作用。国际比较显示,20xx年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8%,只相当于法国的50%,德国的67%,日本的82%、英国的56%和美国的58%。这还不是实际差距,因为教育投入规模与一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相关。当受教育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较高的时候,也需要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教育。根据这个原理进行调整,由于中国目前总人口中仍然有更大比例人口处在受教育阶段,因此,调整后实际公共投入为GDP的2.4%,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仅仅为法国的39%,德国的44%,日本的53%,英国的44%和美国的50%。

  此外,发达国家公共财政支出占全社会教育支出的比例为86%,发展中国家在75%左右,全世界平均在80%左右,而中国仅为46%。中国私人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例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教育私人支出比例高严重挤压了私人消费空间,导致社会消费其他方面的需求不足,削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可见,如果公共投入比重提高,通过解除家庭教育投资的后顾之忧,可以刺激家庭正常消费。

  第三,根据20世纪90年代末高等学校扩大招生的经验,延缓青年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对于减轻因宏观经济周期产生的就业压力,具有明显的效果。例如,上一次扩招是从1999年开始,而1999年和20xx年恰好是城镇失业率最高的年份。而在20xx年和20xx年第一届扩招学生毕业之际,失业率已经开始进入低点,并且从此以后持续降低。鉴于本次失业的周期性质,类似的效果同样可以预期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们经常呼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存在学历越高就业越困难的现象。表面看来,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毕业和初中毕业劳动者的失业率分别为3.3%、5.9%和7.7%,而高中和大学专科的失业率高达13.0%和13.4%,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的失业率为11.9%和10.4%,但是,这是劳动力市场的正常现象。因为一般来说,学历比较低的劳动者群体,更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和较为不满意的岗位,而较高学历的劳动者则有更高的就业预期,因而在选择岗位时寻找和等候的时间更长。因此,提高教育并辅之以更加对路的就业培训,只能提高青年人的就业竞争力,而不是相反。

  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反周期政策的重要措施。在这方面,国内外都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上个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直接导致了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例如,在回顾罗斯福应对经济萧条政策时,许多研究者认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不是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投资,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他并没有使美国摆脱危机,但在危机时期保障了老百姓的基本福利和生活。类似地,美国最近也在就全民医疗保险进行热烈的讨论。

  我国在上个世纪末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低谷时,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在城镇建立了下岗职工基本社会补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基本保障线,既有效地稳定了居民生活水平,又推进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这一长期任务。这可以说是上一次经历金融危机时取得的重要制度成果,也是改革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的最大步伐。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城乡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仍然是有限的,特别是那些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者和农村居民,被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所覆盖的程度很低。

  居民对风险和冲击的不确定预期,如对养老、患病和失业的担心,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他们的消费行为,即需要靠自我保障应对这些风险的预期,导致居民过高的储蓄率和偏低的消费率。而面对经济危机时,实现经济增长的持续与稳定,最需要启动的是居民的消费需求。在出口需求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至少在全球经济整体恢复之前将会微乎其微。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动的投资刺激计划,无疑会有力地拉动内需。但是,这种内需只是投资需求,如果没有居民消费需求的跟进,增长终究是没有可持续性的。因此,通过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刺激居民消费,是把保民生与保增长相结合的有效的反周期手段。

  把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积极就业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经验。在各种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将有助于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提振消费信心,不仅有刺激经济的短期效果,也有完善社会保护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长期效应。有人认为,社会保障是一项长期的建设任务,而刺激消费需求是应对危机的短期要求,因此没有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作为反周期政策的优先领域。需要看到的是,我国社会保障上存在的问题,不在于保障水平的高低,而在于保障制度的有无。在解决保障水平的高低问题时,可能会逐渐改变居民的消费行为,但是,解决保障制度的覆盖与否,却可以即刻改变居民消费行为。

  此外,由于扩大社会保障所引发的消费,主要在于以低收入居民为消费主体的低端商品,而这类商品恰恰是我国在出口市场上遭受冲击最大的部分,因此,通过扩大社会保障刺激消费,不仅可以改善民生,也有利于启动因出口下降所闲置的生产能力。依靠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刺激普通商品的消费,预期比发放消费券的效果更明显、直接。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刺激消费的效果,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表现尤其明显。在金融危机形势下,遭受失业或降低收入的冲击。社会保障制度是他们保持生活水平相对稳定的重要安全网。我们的粗略估算表明,对于收入最低的1/5城镇居民(20xx年约1.18亿人),在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险项目中只要多覆盖任意一项,每年增加的消费支出总额就可以达到100亿元。看上去这个消费支出总额似乎并不大,但是,危机时期收入水平往往是降低的,而社会保障覆盖率提高的效果,恰好体现在收入不变,甚至有所下降的条件下仍然可以提高消费水平。由于农(!)村社会保障覆盖水平很低,如果把更多的保障项目延伸到农村,所产生的刺激消费效果将更加明显。

上一页  [1] [2] 

,科学发展是抵御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所有评论
评论加载中......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