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怀古咏史诗鉴赏

怀古咏史诗鉴赏

11-07 15:04:00   浏览次数:769  栏目:高考复习辅导
标签:高考复习辅导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怀古咏史诗鉴赏,

怀古咏史诗鉴赏

一、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

1、借古讽今,借史实写现实。

(1)感慨个人遭遇,表现怀才不遇。

(2)抨击社会现实,表现对统治者的不满或对人民的遭遇的同情。

(3)抒发物是人非沧桑变化的感慨。

2、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与看法。

二、怀古咏史诗鉴赏应注意:

1、怀古咏史诗,以历史为题材,阅读鉴赏要弄清史实。在阅读时一定要充分关注题目、作者、注释、题干。

2、诗人怀古咏史,一定有现实的原因。应知人论世,认真分析诗人怀古咏史的意图领悟诗人的感情。

三、常见的意象:

赤壁、台城、六朝、烟雨、历史人物的名称、著名的古迹名称

四、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对比、用典、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五、答题模式

通过典故(或古迹),表现了内容(古代及诗人当时的情况),抒发了情感

六、练习

1、          城①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1)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历史反思?(2分)

      

(2)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古诗高超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2、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年),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3、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3分)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4、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之气。黯然:暗淡无光的样子。③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铁锁链。降幡:降旗。④伤:感伤。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山形:指西塞山。枕:靠。寒流:指长江。⑤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芦荻:芦苇一类植物。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怀古咏史诗鉴赏答案

1、(6分)(1)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原因:(1分)奢侈豪华,荒淫误国。(1分)

(2)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2分)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无边野草凄凉中,《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中回荡,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2分)

评分要点:用典(2分),语言含蓄、委婉(或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或将抽象的议论具体化、形象化)(2分)

2、(1)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2)答: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这里最有用的信息就是“晚唐”了。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要靠这种特定的时间信息来解决问题。题干上又说是凭吊六朝古迹,这样问题已能够基本解决。诗句本身有“六朝如梦”之说,暗示了六朝如过眼云烟之意;台城柳为什么无情,因为它“依旧烟笼十里堤”。要害在于“依旧”上,六朝及其繁华早已破灭,你为什么不随它而去,还要在这里卖弄风姿?这是诗人严厉的责难,也是诗人痛心的缘由。其实,进一步地说,责难台城柳也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实在是诗人眼见晚唐国势已日薄西山,一天不如一天,痛惜伤感之心溢于言表!)

3、(1)答: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2)答:“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4、(1)【解题指要】对诗词的分析、鉴赏不结合创作兹篇的时代背景是不行的,而怀古诗有弦外之音,只要是好诗则无一例外。

答: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2)【解题指要】以写景为结尾无一不含有余不尽之意,这是放之所有诗词而皆准的真理。只是“意”是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怀古咏史诗鉴赏
《怀古咏史诗鉴赏》相关文章

tag: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