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齐桓晋文之事》教案3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3

11-07 15:44:48   浏览次数:284  栏目:高五册语文教案
标签:高五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3,

孟子的思想具有着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在今天 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时期的新观念,正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在我们的思想领域里有着重大影响。

另外,《孟子》的散文成就极高,作为文化精粹,我们当然有研究、借鉴、继承和发扬的必要。

4、“王道”和“霸道”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历史到底在什么时候青睐于“王道”,至今都不得而知。孟子是继承了孔子的学思想发展而成为一整套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的。《史记》也曾记载“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的事实。

5、字词积累

【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前一个是“称道、称赞”意,作谓语。后一个是“方法”意,作宾语。

【王】无以,则王乎?/则可以王矣?/保民而王/是心足以王矣/(故王)之不王,非……之类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都用作动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的意思。课文中其他的活用列举如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刑于寡妻/危士臣/朝秦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王语暴以好乐//今王鼓乐於此//举疾首蹙□而相告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活用情况分别如下:“老”、“幼”两词(第一个)和“远”字、“寒”字、“危”字都是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刑”“树”“衣”“语”“鼓”“疾”“朝”字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其中还有些使动用法;有时数如“一”字也可活用作动词。

【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若无罪而就死地也/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以若所为,求若所欲/若是其甚与?/虽与这俱学,弗若之矣////

五个“若”字用法各不相同,分别相当于“像”、“好象”、“如果”、“你”、“比得上”等意思。

【是】是心足以王矣/无伤,是乃仁术也/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吾何快於是!/王岂为是哉?/其若是,孰能御之/不能进於是矣/及陷於罪,然後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其如是,孰能御之////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是以后世无传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是”的用法其实就两种:一为指示代词“这”的意思;一为现代表示肯定和判断的“是”字,但在使用中,因为句中词的次序等原因,理解上可能一时不好接受,但只要按语法关系稍作分析,便容易搞懂。

【然】然,诚有百姓者也/然则一羽之不举/物皆然,心为甚/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则苗浡然兴之矣////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七个句子中,独立的“然”字,一般用作谓语,其意思应该是“对”或者“这样”等意思;作形容词词尾的,其意定为“……的样子”;与其他虚词连用的,一般用作连词,其意为“那么”。

通假字: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皆欲赴□於王。/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盖亦反其本矣/刑於寡妻/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将以衅钟/  无以,则王乎?/及陷於罪,然後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无或乎王之不智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找出这些通假字比较容易,查查注释即可。

6、重要语段:仁政理想蓝图的描绘和几个比喻段和几个排比段,可以熟读成诵。

7、课外阅读:本单元只读《孟子》即可,最好是手上有一本,完成对该书博大精深思想体系的大致了解。古人不是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吗?当然,如果找到有关《孟子》的欣赏、解析文字读一读,那就更好。

8、课后练习解析

一、此题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要求背诵的一段课文,集中反映了孟子的政治主张。熟读成诵,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具体说说孟子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齐宣王“保民而王”的,意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参考答案详见“重点难点化解”中的 “ 2、迂回曲折的论辩艺术”。

二、设计此题,意在使学生加深对“《孟子》长于比喻”的理解 。参考答案详见   “重点难点化解”中的 “3、典范的语言”和“5、邹与楚战”。

三、1、御:抵御。2、易:换。爱:吝惜。3、乃:是。4、第一个“见”:看见。第二个“见”:被。5、及:推及、推广。6、缘:攀登、爬。

四、设计此题,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具体句子中不同义项的辨析,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爱”“明”“道”的含义。爱:1、吝惜。2、爱护。3、喜爱、喜欢。明:1、明亮的。2、视力。3、清楚、明白。4、贤明的。道:1、称道、称赞。2、说、讲。3、道义、道理。4、路、道路。

五、此题设计是为了训练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翻译的能力。

标点: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往)楚游者,比(及、到)及反(同“返”)也,则冻馁(饥饿)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狱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孟子对齐宣王说:“您的臣子中,有个把妻子儿女托给朋友照看而自己到楚国游历的人,等到他回来时,他的妻子儿女却受冻挨饿,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和他断绝交情。”孟子又问:“监狱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罢免他。”孟子又问:“国爱没有治理好,那又该怎么办呢?”齐宣王看着左右扯别的问题。

● 四、学练效果检测

A、层级检测题

一、知识积累

1、为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胡龁()    无以,则王()乎        彼恶()知之        褊()小        予忖度()之       便嬖()不足使令于前      莅()中国       商贾()皆藏于市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殆()有甚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A、吾不忍其觳觫

     B、仰不足以事父母

     C、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D、及陷於罪,然後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都是通假字,请写出其本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

A、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B、盖亦反其本矣C、刑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於家邦D、将以衅钟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试加解释

A、朝秦楚,莅中国,  而抚四夷

B、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C、然后从而刑之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揣摩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指出其各属于什么句式

A、莫之能御。B、何以异?C、树之以桑。D、臣未之闻也。

6、《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它的主要内容是写----------劝说------放弃-----------,采纳“------------”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导,善于---------的写作特点。

7、下面列出了孟子因势利导,说服齐宣王采纳“保民而王”的主张的过程。请根据课文,梳理文章思路,体会《孟子》的论辩特色,填写其他的空白。

第一步引导:引导宣王抛开霸道而谈王道。内容要点:“无以,则王乎?”“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引导方法:抓住宣王想统治天下的心理

第二步引导:引导宣王认识自己有“保民而王”的条件。内容要点:“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是乃仁术也。”引导方法:举出以羊易牛的事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3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