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三册《词七首》教学案

人教版高三册《词七首》教学案

11-07 15:44:48   浏览次数:590  栏目:高三册语文教案
标签:高三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人教版高三册《词七首》教学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朗读全词。

2.背景材料

    苏轼在知密州、杭州、湖州时,曾在诗文中涉及新法弊端,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摘出其诗句,以谤讪朝廷罪而将他逮捕人狱,是为“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谪居黄州。本篇便写于黄州贬所,失意惆怅,事业无成,理想与现实矛盾无法排解,难免忧愤。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借古代英雄伟绩感叹自身失意,抒发了胸中的怨愤和对人生的感喟。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中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壶中天》。

3.疏通词意(默读全词,根据注释,理解大意)

●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乱石:(1)陡峭不平的石壁。

      (2)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了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已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的意义。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整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为整个水军。

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和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4.回答问题(尽量使用词中句子)

①     标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景物特点:气势宏大 雄奇壮丽

②     面对壮美 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

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③下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找出诗句填写)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

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我:多 情 应 笑 我,早 生 华 发。人 生 如 梦,一 尊 还 酹 江 月                                                           

二、解读鉴赏 ,掌握特色

(一)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的块垒

1.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

(1)提问:词的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其他描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明确:这些名句,都气象开阔,辽远雄伟,写出了江水的汪洋恣肆。但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礡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在这里,奔腾不息,滚滚东去的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的名称,也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浪淘尽”将“大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联系到一起。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们的遗迹,并且果真找到了,这就是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文中原句)。

(2)提问:上片为什么没有直接写自己所仰慕的英雄人物——周瑜,而转入描绘赤壁壮丽景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乱石穿空”写仰视中高山的陡峭,“惊涛拍岸”写俯看大江的奔腾气势,“卷起千堆雪”写江面的壮观。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写得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会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2.词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词的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表明词人对他的景仰;到下片再着力些他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变得格外鲜明了。

(1)提问:苏轼为何仰慕周瑜?在描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前,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其深刻含义在哪里?

    仰慕周瑜的原因:周瑜年仅三十四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迈心情和迫切建功立业思想的表现。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

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衬英雄,更足以表现他当时的春风得意。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权之嫂,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这也能补证作者之所以仰慕周瑜的原因。“雄姿英发”来描绘周瑜的动人资貌和出众才华,说明他的确是能担任大任的英霸之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写他威武英俊,风流潇洒临阵从容,战功卓著。词人这样来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

(2)学生讨论:词的最后两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人说这其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这两句并无消极成分。第一,“人生如梦”是词人在被捕入狱,谪居黄州,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时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第二,词人此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眼望奔流不息的长江,感到自身生命的短暂,韶光的流逝,“早生华发”之慨叹纯属一种人之常情。第三,“早生华发”的感慨是在词人与周瑜的对比之后发出的。其实这种对比的本身,就是词人追求奋发向上的积极表现。

3.归纳总结

    俞文豹《吹剑录》载:“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对苏词作了形象精辟的论述。本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伟奔放,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

(二)烘托和映衬(标在书上)

烘托指的是以甲托乙,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例如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 ,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映衬是烘托的一种,一方面是以乙托甲,但反过来甲也具有托乙的作用。

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形势,是作者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营,是作者的想象,二者相互衬托,是谓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  

三.练习(试用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改写下列句子,领会原句的表达效果)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别人该讥笑我如此向往古代的英雄,所以早早地生了白发。

效果:多情前置才能突出词人学习英雄建功立业的愿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一、背景材料

    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落职闲置几十年,晚年被复用时借怀古咏史而言现实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用人才的愤懑。这首词作于词人镇江知府任上。宋宁宗嘉泰四年,执政的韩佗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不同意韩佗胄立即北伐的主张。韩听不进他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从某种意义说,等于是给韩的一封谏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人教版高三册《词七首》教学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