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议苏教版五年级教学建议苏教版第9册第7单元分析

苏教版第9册第7单元分析

11-07 15:32:21   浏览次数:909  栏目:苏教版五年级教学建议
标签:苏教版五年级教学建议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苏教版第9册第7单元分析,

第三自然段:“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这里有一处悬疑,故人的含义应该是老朋友。可是据考证,此时二人只是初次相见,为什么要称为“故人”呢?仔细推敲李白的话语,我们可以知道,结识不一定非要相见,对于孟浩然的人品诗篇李白早已熟知,因此才能一见如故。李白说的三句话中一连用了六个“您”字,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深深的敬意。当时,李白初出茅庐,而孟浩然已是诗界名流,是颇有名气的山水田园派诗人。李白非常敬仰孟浩然高洁的人品,后来,李白还写过《赠孟浩然》一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样的评价在狂放不羁恃才傲物的李白的诗歌中并不多见。

    还是第三自然段:“‘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满饮此杯”、“一饮而尽”,这说明什么?用我们徐州的酒场上的说法,那是“感情深,一口闷。”然后,孟浩然深情地说:“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个引用十分贴切,也是作为兄长或老师的孟浩然对李白的慰勉。友情深厚,海天难阻。正如滔滔的长江水永世不绝。以上部分对应的诗句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其中“西辞”和“下”这些表示方位的词语需要给学生稍作提示。只要学生能够找到文章中的解释“顺江东下”就行了。

    第四自然段:“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不仅仅是简单的景色描写,而是作者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中国古代就有折柳送别的风俗“柳”取其谐音“留”,杨柳依依暗喻依依不舍。而沙鸥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更是身世飘零的象征。比如杜甫《旅夜书怀》那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等。这起手一句奠定了整段的情感基调。既有对友人美好的祝福又有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可能还会有一丝对漂泊身世的愁思。 “烟花三月”看似写得一派绚丽的美景,其实仍然难掩心中的离愁别恨。王夫之在《姜斋词话》里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你看“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登船离岸了,李白伫立在江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了,李白还是伫立在江边;船越来越远了,只看见模糊的帆影了,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最后,连帆影都不见了,只见一江春水流向天边的时候,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感情?这句话最后的省略号,是文章的一个空白处,作者特意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回味,使文章更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古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是单独的一片帆、一只船的意思。长江在大唐盛世时是黄金水道,运输繁忙,宽阔的江面上有很多船,为何在李白的眼中却只有孤帆一片呢?此时的李白是“情有独钟”,那是“过尽千帆皆不见,孤舟一叶入目来。”

    “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何李白写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这一江春水能够带去自己对孟浩然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情谊。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全诗没有一处涉及“友情”的字眼,但是通篇都蕴含着这种深厚的情谊。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清平乐 村居》是宋词,词在小学阶段的课文中可能是第一次出现。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词”以及它的特点。首先,从题目上就能看出它的与众不同——题目中间有一个空格——把题目分为词牌名和题目两部分。像这样的形式上的与众不同课文中还有一些,比如词的上阙和下阙之间有一个空行。每一行的字数不同有长有短(因此词也叫“长短句”)等等。这些只要仔细去观察是能被学生发现的。以上我们看到的只是词的外在形式,对于一首词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它的内容和意境。

    这首词的内容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语言纯朴,多用“白描”,条理清晰,精于“剪裁”。刘熙载说,“词要清新”,“澹(淡)语要有味”(《艺概·词曲概》)。辛弃疾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字虽少,意无穷。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写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寓情于景。

    三四两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由一段酒酣耳热之际的亲热交谈引出一对不知是谁家的满头白发的翁媪。给读者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老夫老妻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点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最小,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如今正卧躺在小溪边剥莲蓬呢。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令人叫绝!这里的“无赖”,指的是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这点从文中的“最喜”二字也可以证明。另外,“卧”字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一字千金。

    在结构上,作者根据自己的观察紧密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作者的目光先注意到的是近距离的溪岸上的茅屋,看到了翁媪和二儿,然后抬头四望,看到了远处溪东的大儿,最后目光聚集在不远也不近的溪边小儿的身上。 词中“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更加紧凑。一条溪流连贯全文。“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的结构上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最后是对写作背景的了解。《清平乐 村居》言简意赅,言近旨远。为什么“夕阳芳草寻常物”,作者都能“化作笔下皆是诗”呢?这就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起来了。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练习7》是一个历史文化含量很高的练习。“语文与生活”板块是对我国各个历史朝代的粗略概括。首先是背诵“朝代歌”,了解我国历史上共经历了哪些朝代;其次是了解各个朝代的名人。这个板块看似简单,却需要大量的历史知识作依据,而大多数学生是不具备系统的历史知识的,因此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例如填写“历史名人”,应该引导学生从经济、文化等各个角度去了解。“诵读与积累”和“口语交际”两个板块都和《水浒传》有密切关系。“诵读与积累”中的成语描写的是《水浒传》中起义前后的情景,当然各个朝代里只要有战争,这些情景都会出现,并不只是《水浒传》里才有这样的场面,这一点应让学生明白。“口语交际”是读《水浒》,讲《水浒》。 所以教学这个练习,师生都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上一页  [1] [2] 

,苏教版第9册第7单元分析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