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河北省三河市 米涛《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

河北省三河市 米涛《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

11-07 15:32:21   浏览次数:400  栏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河北省三河市 米涛《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

师:为什么?

生:不知道,因为前面说了朝雨、柳色,只有客舍没有说。(众笑)

师:你很聪明,找对了。客舍是什么意思?

生:旅社、客栈的意思。

师:王维是——

生:山西人。

师:对呀!王维是山西人,他住在客舍中,说明他孤身在外。现在朋友也要离开家乡了,客中送客,他感到更加伤感了。

生:哦!(点点头)

师:细雨蒙蒙、客舍青青、柳色清新,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

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配乐朗读)

(三)路艰心更忧

师: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时间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吗?安西呀,你能离我近一些吗?这可能吗?安西距离渭城有多远?

生1:几十里。

生2:好几百里。

生3:我猜要一千多公里。

师:那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唐朝地图。(出示课件:出使安西路线图。)元二从长安的渭城出发,途经阳关,最后到达安西。穿越大半个中国,行程3000多公里,就是骑马也要走半年的时间。

生:啊!这么远啊!(惊讶)

师:那阳关以西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出示课件:狂风呼啸的茫茫戈壁、沙漠)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生1:荒凉。

生2:人迹罕至。

生3:狂风大作,黄沙漫天。

生4:我觉得元二此行一路上真是太艰难了。

师:而此时此刻的渭城呢?(出示课件:雨后柳色清新,一片生机勃勃的画面)

生:真美啊!

师:渭城这里有老友相伴,对酒当歌。(出示课件:朋友间饮酒作诗画面)

师:安西那呢?(出示画面:夕阳西下陪伴元二的只有一匹孤独的骆驼。背景音乐:二泉映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1:孤独。

生2:形单影只。

生3:听到这样的音乐,看到这幅画面我都想哭。

生4:我真为元二担心。

师:是啊!渭城这里蒙蒙细雨,柳色清新;安西却是狂风怒吼,黄沙漫天;渭城这里有好友相伴,安西却是孤身一人,举目无亲。此行路途艰险,生死难料。这一切都是好友王维所担心的,这样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啊!让我们再来诵读这首诗。

生:(配乐齐诵全诗)

(四)唱诗情难舍

师:雨后柳色清新,相送依依不舍。这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诗中,用心去感悟。(出示课件:古诗情境视频)

师:千杯送别的酒,万句祝福的话,此时此刻已难以表达朋友间依依不舍之情。听,是谁唱起了这忧伤低沉的曲子。(教师和着曲子吟唱)

生:(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情景视频,听着教师深情地吟唱,有的感动得留下了眼泪。)

师:这是后人根据这首诗所做的曲子叫《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听,这熟悉的曲子再次响起,让我们再次诵读,读出诗的韵味,读出你的感受。(在古筝曲《阳关三叠》的背景音乐中学生再次诵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

师:此时此刻,你又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呢?

生1:王维,放心吧!有你这样的朋友,元二一定会平安到达的。

生2:我想对元二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3:我想对他们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好一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想他们如果能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非常欣慰的。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雨后柳色清新图      相送依依不舍情

 

 

评: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诗。这首情意殷切、韵味深远,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语击心,可谓笔力千钧。这节课,教师教师紧扣诗的语言精妙之处咀嚼涵咏,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了朋友送别时的难舍难离。

一、在教学过程中,把读放在了首要地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制定了读得清楚、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三个目标要求。每个阶段制定相应朗读目标,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情渐渐积淀。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寄情酒更浓、触景情更深、路艰心更忧、唱诗情难舍”这几个环节,层层引入,步步推进,使学生不止停留在明白诗句意思上,而是充分感受诗背后的情感和意蕴。使诗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一种情感符号,把这种叙述转化为一种有生命体验的联想和想象。

三、课堂中教师运用古曲、古乐等艺术形式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完美融合,渲染了气氛,营造出诗歌的意境,对学生在全诗感情基调的把握上有推波助澜作用。

 

上一页  [1] [2] 

,河北省三河市 米涛《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
《河北省三河市 米涛《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tag: 课堂  安西  河北省  三河市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