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具有构思新颖、灵活巧妙、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考试的客观性强,评分容易、准确等优点;不但能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考查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是化学高考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题型。选择题命题的要求一般是了解、理解层次,虽然难度不大,但涉及面广、分值高,约占总分的50%,因此掌握选择题的解法,快速、准确地解答好选择题是夺取化学高分的关键之一。
1. 认真审题,把握要点
审题是“审”而不是“看”,审题目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析题目中概念的层次,要特别注意试题中一些关键性的字、词,要边阅读边思索。一要细心审清题目过程的要求:如“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由强到弱排列的是”、“最大的是”、“一定”、“可能”等。二要准确审清题目的条件:如“所有主族元素”、 “标准状况下”、“温度不变”、“室温时”、“无色”、“酸性溶液”等。三要留心题目的“陷阱”,对常见的一些陷阱要千万警惕:如考查气体时经常是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 > < >
、25℃时等;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己烷、CHCl3等;考查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数目或浓度时常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例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磷酸的摩尔质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 常温常压下,0.5NA个CO分子所占体积是11.2L
C. 1mol
是CH4去掉氢阴离子后形成的碳正离子以及D选项中的白磷的化学式是P4等。答案为BC。2. 注重对高考热点、重点知识的理解
常见的热点、重点知识很多,如何伏加德罗常数;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化学键、晶体类型及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离子共存;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及计算;电化学知识;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等效平衡,化学平衡移动及平衡图像等。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掌握的概念、原理和热点、重点知识,通过仔细的分析、比较,周密的思考和全面的判断,使知识整合,滴水不漏,从而做出正确解答。
3. 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方法
解选择题,不但要掌握常规思路,而且要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超常的思路。要能针对试题特征,寻找隐含信息,敢于从多角度多层次寻求答案。要善于运用化学的学科思想抓住变化过程的某个方面,分析清楚,就能形成解题思路,找到解法。守恒原理(如氧化还原中的“电子得失守恒”、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变化过程中的“某元素守恒”、还有质量守恒、体积守恒等等)、差量原理、平均值原理、整体思维、十字交叉法、等效原理、极限思维等,往往是“巧思妙解”的基础。
(1)直接求解,准确无误
例2. 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是
,氢的同位素是H、D、T,(此括号内不是文章内容,来自www.lexue88.com,阅读请跳过),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A. 6种 B. 9种 C. 12种 D. 18种
解析:从水的分子组成(H2O)来看,3种氧原子分别与3种氢原子可构成9种水分子,此外,3种氢原子混合与3种氧原子又可构成9种水分子,因此自然界中的水一共有18种。即:
、 、 、 、 、 、 、 、 、 、 。(2)排除筛选,步步为营
排除法又称筛选法或淘汰法。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要求,将选项中不合题意的答案,逐个排除,加以淘汰,剩下来的就是正确答案。
例3. 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 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 玻璃态水是分子晶体
解析:本题是一个信息给予题,读懂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由题给信息知,玻璃态水的“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表明水由液态变玻璃态其体积不变;此外,“玻璃态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因而答案A、B、D错误。
(3)广开思路,左右逢源
例4. 用足量的CO还原32.0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
A. FeO B. Fe2O3 C. CuO D. Cu2O
解析:思路一:设氧化物为MOx,然后找关系式
,讨论得答案。思路二:根据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来求解。
根据题意,可知
A.
72:44=1.64:1B.
160:132=1.21:1C.
80:44=1.82:1D.
144:44=3.27:1思路三:根据氧化物中氧的质量分数来求。
,化学高考选择题解法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