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祖国统一,民之所愿
师:都说民意不可违,两岸同胞自发的友好往来,不仅加深了彼此间的情谊,同时也大大缓解了两岸的紧张关系。你们发现没有,最近电视上和广播、报纸上最常报道的是什么新闻?(有关海峡两岸的重大新闻)。
生1:我从电视上了解到,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于10月14日启程到大陆访问。
生2:亲民党主席宋楚仪也曾回大陆祭祖,与国家领导人会面,还到北京给大学生演讲,表达希望两岸和平统一的美好心声,一起探究和平统一的方案。
师:看来同学们都养成了看新闻的好习惯,台湾一些党派领导人的出访大陆,更让我们对祖国统一的前景充满信心。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
生3:中国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生4:虽然两岸人民隔海相望,但两岸人民的心却紧紧地连在一起。
生5:两岸人民热切地期盼着能早日团圆,这是两岸人民一直以来的共同的愿望。
师:你们想通过什么方式表达此时的心愿呢?
生6:我们可以举办一次万人签名会,大家把心中的愿望写在红布上。
师:这个主意不错!
生7:我想给台湾小朋友写信,欢迎他们到厦门来玩。
生8:我想给陈水扁写信,告诉他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他应该顺应民意。
师:还可以通过我们学校的少年邮局寄出,是吧!
……
师(小结):浅浅的海峡无法分开我们和台湾同胞紧握的双手,浅浅的海峡无法割断我们的骨肉亲情,浅浅的海峡无法割断我们的血脉,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师生齐唱歌曲《龙的传人》)
反思:
1.让学生成为开发学习资源的主人,满足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
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从教材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补充、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具有时代感,现实性,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近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只有把学生看作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人,才能真正激发并满足学生道德培养的需要。在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探究,通过调查、访问、参观等社会实践的方式,从自然风光、历史渊源、文化发展、民俗风情、两岸往来等方面分小组收集,个个兴趣盎然。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既是一个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需要变得强烈了,学得积极主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益。
2.把课堂展示的舞台还给学生,打造课堂生命的活力。
在课外有了丰富的体验,回到课堂都急切地想展示自己的课前学习成果。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收集材料的特点及小组成员的特长,确定汇报形式,落实汇报展示的任务。然后把课堂展示的舞台还给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整个课堂呈现一派生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经验,获得情感体验。学生在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评析:
“夏门金门门对门”,厦门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割不断的海峡情”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能在研习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寻求突破教材的局限,使教学设计不再只局限于教科书主题画面中的资料内容,而是结合厦门的实际、当今社会的时代信息进行教学。
好处:学生实态分析,针对本地区实际活动
几个问题:
1、 教学准备:谁准备?许多课是将教师准备与学生准备分开来说。可行性怎样估计?以本课为例:(请老师们看,并且讨论可行性,请老师们发表意见)
学生准备
1)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台湾与祖国的历史渊源。
2)求关注新闻,了解厦金航线的开辟给两岸人们带来的方便。
3)可能请家长带领参观厦门和平码头,从环岛路望金门体验情感;观看金厦同放焰火;参观两岸图书交流会;游览大嶝对台小商品交易市场等。
教师准备:
1)教师参与学生课前的整个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建议。
2)导制作台湾风光及历史的课件。
3)助学生编排汇报节目等。
2、 教师的作用在哪里?
课如点评,环节紧凑、内容丰富。每个小组分头完成不同任务,然后全班分享,学生的准备内容恰当,观点正确,语言表达流畅,文字优美。但在这堂课上学生的收获有哪些?好象他们在学习之前已经什么都知道。当然,这节课能够上到这样,说明教师做了大量工作,否则不可能。但是用的什么时间呢?如果大量占用课外时间,显然不现实,如果前面的准备就是用的课上时间,那么不如展现出来——那是过程,现在主要是结果。
更真实可行。
3、 教科书的使用。
一段时间以来,对过去过分依赖教科书进行了批判,是有道理的。但反过来,教科书是最基本上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一点要明确。
书呈现最重要的知识,每课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事实、观点,在教科书上都直接、完整、规范地呈现,或者以问题形式呈现——这种情况下,教学参考书一定会有正式补充。以本课为例,许多其它课也有类似问题,很好,但教科书用得不够。
达到这样的效果,可见师生的努力、付出,需要到教科书以外去寻找大量资源。失去普遍性了,平时、日常的课程是不可能总这样上的。希望以后看到更多利用教科书,
tag: 教学 北师大 , 五年级思品教学设计,五年级思品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 五年级思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