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酸雨的危害如此之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是二氧化硫,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
演示实验:
1.收集一试管二氧化硫气体,观察颜色、状态,然后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
2.二氧化硫通入溴水.
3.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然后加热溶液.
分析实验现象及反应原理: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讨论:①.什么反应叫可逆反应?判断可逆反应的关键是什么?
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溴水褪色 SO2 + Br2 + 2H2O = H2SO4 + 2HBr
(X2) (2HX)
讨论:①.二氧化硫还能被哪些物质氧化?
2SO2 + O22SO3 阅读课本,了解SO3的性质.
②.回忆二氧化硫与硫化氢的反应,二氧化硫表现出什么性质?
SO2 + 2H2S = 3S↓ + 2H2O
③.为什么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又变红 与有机色素化合为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
讨论:①.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次氯酸的漂白性相同吗?有何区别?
次氯酸的漂白作用是一种氧化性漂白,是永久性的,不可逆.
②. 二氧化硫和氯气均可以用于漂白, 若将它们混合使用效果如何?
SO2 + Cl2 + 2H2O = H2SO4 + 2HCl 漂白效果减弱甚至消失.
小结:硫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硫元素化合价
3.用途.
三.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方法.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二氧化硫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占污染大气的SO2的90%), 其次来源于硫化矿冶金和硫酸厂的工业废气.
2.什么是酸雨?它是怎样形成的?
酸雨就是酸性的雨水.从广义上讲,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霜、雹等大气降水.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其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在我国主要以硫酸型酸雨为主.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很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学过程,目前各国对酸雨的形成机理还不很清楚.一般认为,酸雨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这些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地区大气中酸性气体富集,在水凝结过程中溶于水形成酸性溶液,随雨水降下.酸雨形成还有一定的环境气候条件,例如湿度高、雨量大、无风及一定的地理因素等.煤和石油中往往含有硫,在燃烧时,绝大部分硫转变成二氧化硫随烟气排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酸雨.
3.酸雨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
二氧化硫伤害动植物并腐蚀建筑物和某些金属制品. 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受粉尘和飘尘的作用(相当于催化剂)或跟另一种大气污染物氮的氧化物作用, 能部分转化为SO3, 此时污染更加严重. 这些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祸首. 吸入肺里会形成硫酸和亚硫酸. 严重损害呼吸系统.
要防治酸雨的污染,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的污染物排放。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主要是由于燃烧高硫煤(煤中一般含硫的质量分数为0.3%~5%)造成的,因此,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是大力进行煤炭洗选加 工,综合开发煤、硫资源。对于高硫煤和低硫煤实行分产分运合理使用在煤炭燃烧过程中,采取排烟脱硫技术,回收二氧化硫,生产硫酸;发展脱硫煤、成型煤供民用;有计划地进行城市煤气化等。
tag: 二氧化硫 ,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化学教学设计 -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