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作文网写作指导文学常识教师推荐:常见文言句式

教师推荐:常见文言句式

02-08 23:19:55   浏览次数:227  栏目:文学常识
标签:中国文学常识,初中文学常识,初中语文文学常识,http://www.lexue88.com 教师推荐:常见文言句式,

  一常见的句式

  1、判断句式

  1)“……者,……也”式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2)“……,……也”式

  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3)“者”“也”都不用式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

  4)用“皆、乃、为、即、则”表示判断。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用“是”直接表示判断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2、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有下列五种情况:

  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沛公安在?(《鸿门宴》)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

  宋何罪之有?(《公输》)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卖柑者言》)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贤令》)

  4)、介词宾语前置--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

  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

  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3、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4、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5、介词结构后置

教师推荐:常见文言句式 来自:

  在古汉语中将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的现象,一般由“与、以、为、自、于、”等为标志。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6、省略句

  1)主语省略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淆之战》)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

  2)谓语省略

  一鼓作气,再(击鼓)而衰,三(击鼓)竭。(《曹刿论战》)

  3)宾语省略

  动词宾语的省略

  例:屠惧,投(之)以骨。(《狼》)

  介词宾语的省略

  例: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4)介词省略(以省略“于”最为常见)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7、被动句

  1)“……于……”式。例如: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

  2)“……见……”式。例如: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3)“……见……于……”式。例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4)“……为……”式。例如: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5)“……为……所……”式。例如: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高祖本纪》)

  8、固定句式

  在文言文中,常常将某些虚词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这种习惯使用的句式称之为固定句式。常见的固定句式如下:

  1)“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2)“……之谓也、其……之谓也(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例如: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3)“孰与、……与……孰……”意思是“和……相比,谁……”例如:

  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讷谏》)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4)“如何、若何、奈何”意思是“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如: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失街亭〉)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5)“奈……何、如……何、若……何”意思是“对……怎么办、对……怎么样”例如:

教师推荐:常见文言句式 来自: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6)“得无……乎(耶)、无乃……乎”意思是“该不会、莫非、恐怕(只怕)……吧”

  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如: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

  8)“何为、何……为、何以……为”可译为“用(要)……干什么?”例如:

  客何为者?(《鸿门宴》)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

  9)“与其……孰若……、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

  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

  10)“岂……哉(乎)、独……哉”意思是“难道……吗”例如: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11)“尚……况……、且……况……”意思是“尚且……何况……”例如: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句式和翻译练习答案

  1曹冲智救库吏

  太祖(指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①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自首请罪),犹惧不免。冲(曹冲,曹操儿子)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自首)。”冲于是以刀穿(戳破)单衣,如鼠啮者,谬(谎称)为失意(内心有不快活的事),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世上一般人)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主人)不吉(祥)。令单衣见啮,是以忧戚(悲伤)。②太祖曰:“此妄言耳(罢了),无所(不需)苦(忧愁)也。”俄而(不多时)库吏以啮鞍闻(上报),太祖笑曰:“儿衣在侧(身旁),尚(尚且)啮,况鞍县(同“悬”)柱乎?”一无所问(丝毫不加追究)。(选自《三国志》)

  ①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太祖马鞍在仓库中,但却被老鼠咬环。“为……所”表示被动。

[1] [2]  下一页

,教师推荐:常见文言句式
上一篇:中国古代十圣
《教师推荐:常见文言句式》相关文章

tag: 文学常识,中国文学常识,初中文学常识,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写作指导 - 文学常识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所有评论
评论加载中......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