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资格考试司法考试试题历年真题2009年司法考试试题和答案_真题试卷一(1)

2009年司法考试试题和答案_真题试卷一(1)

04-05 20:14:09   浏览次数:410  栏目:历年真题
标签:司法考试真题,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司法考试资料,司法考试试题,http://www.lexue88.com 2009年司法考试试题和答案_真题试卷一(1),
  C.“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是我国选举制度发展的方向
  D.我国选举法的修改反映了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20.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下列关于全国人大代表团的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代表团团长、副团长由各代表团全体成员选举产生
  B.两个代表团以上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属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C.三个以上的代表团可以提出对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
  D.一个代表团和三十名以上的代表可以联合提出对国务院及其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 www.lexue88.com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2007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有关“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
  B.“宪法法律至上”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D.“宪法法律至上”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对“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
  选项A错误。宪法法律之上并不否认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
  选项B错误。坚持“三个至上:必须体现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各个方面,必须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各个领域,必须落实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个环节和全部工作之中。所以,说”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不准确的,法律效果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选项C正确。“三个至上”的提出,标着着党在思想认识上完成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选项D错误。我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该原则。
  2.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
  A.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
  B.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
  C.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
  D.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选项D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不属于理论渊源。
  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
  选项A错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是存在继承关系的。
  选项B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而不是经济思想。
  选项C正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选项D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制度体系。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关这一表述,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
  选项A正确。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经验的总结。
  选项B说法不成立。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已经开始,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司法实践中,逐步确立了平等与正义、“共产党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等司法原则,为新中国的司法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选项C正确。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通过,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
  选项D正确。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局的高度,不断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创新。
  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个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代表邓小平曾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法律思想。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邓小平理论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
  B.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
  C.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选项D不属于邓小平理论法律思想的内容。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
  6.法律格言说:“紧急时无法律。”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在紧急状态下是不存在法律的
  B.人们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处罚
  C.有法律,就不会有紧急状态
  D.任何时候,法律都以紧急状态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法律的局限性。
  选项A错误。任何时候都存在法律。
  选项B正确。紧急避险行为是法定的免责事由。
  选项C错误。紧急状态的存在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
  选项D错误。法律不是以紧急状态而是以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社会条件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的。
  7.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在《法社会学原理》中指出:“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关于这句话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法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
  B.国家的法以社会的法为基础
  C.法的变迁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D.任何时代,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法与社会的关系。
  选项A正确。社会性质决定法律性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归根结底的异议上最终决定着法律的本质。不同的社会就有不同的法律。
  选项BC正确。国家的法以社会的法为基础,法律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选项D错误。错在“任何时代”,比如英美法系的普通法就不能脱离司法判决而独立存在。
  8.《摩奴法典》是古印度的法典,《法典》第五卷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妇女要终生耐心、忍让、热心善业、贞操,淡泊如学生,遵守关于妇女从一而终的卓越规定。”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不忠于丈夫的妇女生前遭诟辱,死后投生在豺狼腹内,或为象皮病和肺痨所苦。”第八卷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婆罗门贫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第十一卷第八十一条规定:“坚持苦行,纯洁如学生,凝神静思,凡十二年,可以偿赎杀害一个婆罗门的罪恶。”结合材料,判断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摩奴法典》的规定表明,人类早期的法律和道德、宗教等其他规范是浑然一体的
  B.《摩奴法典》规定苦修可以免于处罚,说明《法典》缺乏强制性
  C.《摩奴法典》公开维护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
  D.《摩奴法典》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与现代法律精神不相符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法的特征。
  选项B错误。古印度法是印度奴隶制时期的法律制度,具有强制性。
  选项ACD正确。作为一种东方奴隶制法,古印度法具有东方法和奴隶制法的共性,比如维护君权、夫权、父权,维护奴隶主的特权,诸法合体,缺乏抽象概念和规则等。又独树一帜,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宗教密不可分;严格维护种姓制度;是法律、宗教、伦理等各种规范的混合体。
  9.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下列哪一说法可以成立?( )
  A.作为一种法律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绝对事实和真相
  B.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法律解释
  C.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时,既要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又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
  D.法律推理是严格的形式推理,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2009年司法考试试题和答案_真题试卷一(1)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所有评论
评论加载中......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