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如果说“民心工程”是官员的政绩,官员靠一项项“民心工程”积累自己的政绩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民心工程”屡屡成为“民怨工程”就很值得思考了。一项“民心工程”是真正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还是打着“民心工程”的旗号,实则是官员的“政绩工程”?由于出发点的不同,结果将大相径庭。前者,是民心所向;后者,自然是民怨鼎沸。
13.河南桐柏县城郊乡金亭村孤寡老人杨君美2005年终于告别了几近坍塌的旧草房,喜滋滋地搬进了由政府出资为其建造的新居。眼下,像杨君关一样,桐柏县已有800多户困难群众告别老屋喜迁新居,成为该县“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直接受益者。桐柏是革命老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04年初,该县提出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最大政绩,决定在全县实施“三二一”民心工程,即为农村群众办好村村通公路(便民桥)、贫困生救助、特困户危房改造三件实事,为城区群众办好背街小巷硬化亮化和公厕建设两件实事,为干部职工分别办一件实事。该县出台了实施方案,对每一项民心工程都层层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把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承担的目标任务在媒体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三二一”民心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共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已使1700名贫困学生顺利就学,800多户困难群众乔迁新居,新修乡村公路17条,修筑便民桥76座,硬化背街小巷7条,22条小巷实现了亮化、美化、改造,新建公厕8座,新建和改造农村教师住房442间,新建教师澡堂14个,l14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乡镇干部工资发放标准有了新的提高。民心工程,深得老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
14.去年,上海连续发生“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波及全市9个区、300多人。引发此次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是一批具有合法检疫证明的猪肉及猪内脏。正是为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国家才赋予政府有关部门对进入市场的肉类产品依法检疫监管的权力,“瘦肉精”事件的发生,不能不说肉类检疫某种程度上“走了过场”。按理说,对肉类产品依法检疫是有关部门的法定责任,但是这些法文的检疫有时却变种为“执法经济”,比如在一些地方曾发生为争夺肉类检疫权的斗殴事件。而另一种不能忽视的变种是,许多时候肉类企业向检疫机构交了费,一些检疫机构就“碍于面子”放行。监管变成了阳光下的“权钱交易”,只要不出事,就万事大吉。检疫机构如何才能有效监管?如果要让监管变得更有效,就不得把正常的监管与向合规的被监管者收费“挂钩”。而由财政来支付检疫的成本,让监管者变得更独立起来。而这种性质的监管机构,又岂止检疫机构一家呢?不少安全事故也是源于监管无效,而监管无效的根子又在监管“走过场”,“走过场”发生的根子,又是一些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这种“一手交费,一手盖章”的不正当利益关系。
15.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沈阳市法库县把省、市两级政府下拨的用于改造高氟地区水质问题的1500万元资金,打了58口降氟井,这井却大部分不能使用,只能当作村头一景。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二十多万资金打一口井是否够了,如果够了,怎么会存在深度不够、管粗不够用旧管代替的问题,那些“省”下来的资金何处去了;如果不够,那1500万元能够打多少口井,为什么不先就现有的资金少打几口井让一部分村民先喝上“放心水”呢?
第二,这一民心工程结束后是否进行了验收。如果验收了,为何那么多不合格的工程没有发现;如果没有验收,这些部门是干什么的?
第三,工程资金使用是否进行过审计。按照工程建设要求,任何一项大型工程完工后都应该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审计。1500万元的工程,对于沈阳市法库县这样还不发达的地区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工程了,工程竣工审计是必然的要求。如果审计了,就应该发现其中偷工减料的问题。
第四,各级领导到现场了吗?像建降氟井这样的工程,在今天大力弘扬以民为本的大环境下,在一个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关注的民心工程建成后,各级政府领导不可能不去检查。不知道这些领导在检查中,有没有走到村民中去,听一听村民对这些井建成后的反映;有没有真正到现场实地走一走、看一看,如果只是坐在车上看看那一个个的“村头景”,这样的视察意义何在?人们在这里不禁要说,如果不是记者走进现场了,如果不是《焦点访谈》报道了,说不定这些所谓的降氟井,很有可能成为这些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民心工程成了伤民工程、伤心工程,已经被披露的,并不只有沈阳法库县一家,广东省清新县将25万元解决群众饮水难的资金用作还贷,广东省吴川市三石镇政府把137名五保老人的生活费用于镇里的交通、通讯费,还有审计署披露的云南省挪用救灾资金4111万元等等。
16.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以民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方针,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切切实实地为广大群众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并为此在财力上、物力上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投入。然而,实事、好事到了一些地区和部门,就变成了伤心事、伤民事,把原本可以加深党和政府与广大群众感情的事,变成了伤害广大群众与党和政府感情的事。这样的问题频繁出现,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17.“形象工程何时变民心工程”早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呼吁的热点。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为了体现自己任职期间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借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风尚为名,大力倡导修建市政工程、标志性建筑物等,在群众中反映强烈,影响政府威信。试想本就贫穷的城市,政府部门不将大量财政投入到城市改造和改善老百姓生活上,而置若罔闻地利用到建筑形象工程中,毫无疑问,这种图一时热闹、表面风光,而与群众利益严重相悖的做法,实质就是一种腐败行为,如不加约束和制止,结果必将是助长腐败蔓延、贻误发展时机、丧失群众信任。
18.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让“形象工程”变民心工程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潮流的必然趋势,是牢固树立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之中伟大形象的坚实基础,对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让“形象工程”变民心工程,除了加强监督机制、抓牢领导干部廉政意识,还需要领好班子,带好队伍,各项工作紧紧依靠群众抓好落实,把“无为的虚功”落实到有为的实处,惟有人心所向方能众望所归。
19.2006年5月,黑龙江铁力林业局投资1900万元,修建全长63’公里的通村(场)公路,这是建局以来工程最大、投资最多的“民心”工程,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职务犯罪,铁力林。区人民检察院加强专项同步预防,确保公路建设的顺利施工,并抽调两名干警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他们深入道路建设工程主管部门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制定措施,与道路建设工程主管部门建立了预防工作联系制度,与纪检、监察、建设等相关部门沟通,议定对重点工程实施全过程同步预防职务犯罪的具体操作制度及相关的解决办法,并定期与上述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主动上门座谈,交流信息、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对工程质量和资金运用等关键环节实施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促进建设资金有效使用,同时对材料采购、资金拨付、使用等环节的工作人员开展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使其不断加强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确保公路建设优质,杜绝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背景材料的内容,给有关领导整理一份不超过200字的情况反映。要求:概括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0分)
(二)在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的基础上,谈谈对文中“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辩证关系的理解。字数:300字左右。(15分)
(三)请你以一个公务员的身份,就如何杜绝“民怨工程”,提出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400字左右。(20分)
(四)请你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题,写一篇评论性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在800~1000字。(45分)
2007年天津市(春季)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
(一)(二)(三)答案暂无。
(四)请你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题,写一篇评论性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在800~1000字。(45分)
群众利益无小事
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集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主张。“群众利益无小事”,表达了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为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根本方向。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82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全党同志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为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事业中去,半心半意或者三心二意都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全党同志始终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做各项决策和工作时,各个环节都要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疾苦,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着力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深刻阐明了人心向背与政党、政权兴衰的利害关系,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三项具体要求,集中为一点就是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才能集聚起强大的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历年真题系列: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套四tag: 历年真题,历年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公务员考试真题,公务员考试试题 - 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