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导游欢迎词范文,英语导游欢迎词,http://www.lexue88.com
山东龙山森林公园导游词,
石大夫:是古代在当地民间广泛流传的一位民间医生,据说他专门为人们治疗疾病,消弭灾难。后来演化为专为人们消灾辟邪的人物。莱芜市西北部的山区属于泰山山脉的一部分,在泰山地区广泛流传江远播海外的“泰山石敢当”捉鬼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都了解吗?那这个“石大夫”当为“石敢当”故事的异化了。
一起登上十八盘吧,预示人生之路从此平步青云,万事如意。迎面的这个“寿”字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这里有“小泰山”之称。虽没有泰山十八盘的绵延曲折,但这些台阶也是很陡峭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现在大家有没有“后人只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人累也”的感觉呢?抬头仰望,朱红色的南天门,如同天宫,更增添了山的神秘。登上玉皇顶,俯视四周,虽没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但会感觉到自己高大了许多。
送子奶奶:过去,妇女希望生养孩子时,就要到送子奶奶的像前祈求。这个送子奶奶名叫张仙。在中国奉祀张仙求子之事,始于北宋时期。这里还有一个历史故事:五代时,孟知祥在四川成都建立了后蜀。他的儿子孟昶(chang)兵败后投降了宋太祖赵匡胤。孟昶死后,他的妃子花蕊夫人被送进宋宫,她不忘故主,时时怀念孟昶。于是就绘了一张孟昶的画像,奉祀在宫中。她怕人家怀疑,就对见到这张画像的人讹说:“这是送子之神,拜祀他会令人生子。”一天,宋太祖入宫,见到这张画像,问这画像上人是谁?花蕊夫人顺口把上面的说法告诉了他。宋太祖又问这神叫什么名字?花蕊夫人顺口捏造说:“这神叫张仙,蜀人都奉祀他。”从此以后,花蕊夫人画的这张孟昶的生活像,就成了张仙被各地供奉。到明清时代,一些道士和庙祝根据孟昶和花蕊夫人的关系,索性把张仙送子的男像,改为以花蕊夫人为女菩萨的送子奶奶塑像。从此以后,不少张仙祠改为“送子奶奶庙”。一般庙中都备些泥童,称为“百子童”,置于供香桌上,供人抱取,凡抱取男孩者,索钱100文,谓之喜钱,取“长命百岁”之意。抱泥孩者回去生了孩子,就认为是神助得子,除自愿捐献、布施外,必须加倍购买泥孩,披红挂绿,鼓乐喧天送还取子处,谓之“得一送十”。还有不少求子时许愿的,如果得子,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灯节时还愿,更是一番热闹景象。
观音菩萨:是佛教的菩萨名。世代都把她奉为“救苦救难”、“济世造福”的圣人,传说她可以“扶正除邪”、“送子送财”、“主持公道”。佛教的《法华经》中说:遇难众生只要颂其名号,即“观世音”三个字,“菩萨即时观其声音”,前往拯救解脱。一般人都是“听”音,而独她能“观音”,即眼睛可当耳朵使唤。因此,她是一个法力无边、变化无穷、神乎其神、大慈大悲的菩萨。到唐代,因唐太宗李世民讳“世”,只得略去“世”字,改称观音。
路神:是一些地方供奉的保佑外出的司机行车安全神。求他保佑路途平安。
齐天大圣:即美候王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神话人物,会七十二变,曾打闹天宫,被玉皇大帝封为“齐天大圣”。后随唐僧去西天取经,终成正果。孙悟空是正义的化身,是能降妖除魔的神仙。
光明娘娘:是民间祭祀的能给人们带来光明、治疗眼疾的女神,在各地都有供奉。泰山顶的“碧霞祠”里供奉在配殿,是泰山老奶奶的下属。
玉皇大帝:道家认为玉皇大帝是天上诸神中的最高统治者。《平皇本行集经》中说他是“总执天道最崇高之神”,就如同人间的皇帝一样。他是正月初九出生。因此,每年正月初九,定为玉皇大帝圣诞,这一天,全国道观举行祭祀以为纪念。
泰山奶奶:俗称泰山奶奶、泰山老母等。《封神榜》上说,她是周文王的御前大将黄飞虎的妹妹、文王的妃子黄妃。她和他的哥哥一起被分封到泰山。她住在泰山顶,她的哥哥住在山下的岱庙。泰山老奶奶是一个法力无边的女神,宋真宗封禅泰山时,封她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她与中国南方供奉的:“妈祖”,共为南北两大女神,有“北有老母,南有妈祖”之说。宋代以来,全国各地建有许多“老奶奶行宫”。
文昌神:是旧时读书人供奉的神灵,她保佑读书人金榜高中、光宗耀祖。
西王母:道家把西王母奉为“仙女之宗”,是专管女仙名籍的神仙领袖。“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升天之时,先拜木公(东王公),后遏金母(西王母),方得升九天,入三清……”。过去道家在许多地方祠祀西王母,她左右六位夫人有两送子者、两催者者、西治温诊者。因此,西王母在人们的心中是一位博爱、仁慈、至尊的菩萨。很多信徒用纸书:“西王母之神位”,立于家中,经常拜祭,认为敬祝她就可以“禳灾”、“增福”、“增寿”、“增禄”并“保佑婴儿”。
王母池的水清爽甘甜,传说喝了此水可祛病减灾益寿延年。
龙山道场的旅游到此结束了,往前走就是龙山娱乐场。
这要经过的就是福寿桥,这是金水河上的第二座石拱发旋桥,是从娱乐广场进入长寿山和福山的重要通道。跨过福寿桥,攀登长寿山,人可延年益寿;乐登福山,便可福气满门,因为这是龙山众福灵往来出入的地方,大家从此处经过当然会增福增寿了。过福寿桥步入石雕群,展现在你面前的是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石像,表明生命的降临、感悟人生之旅。那有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老鼠排第一?抬头环望,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整洁宽阔的龙山游乐场,在这里你可欣赏到龙凤柏、雌雄长颈鹿,龙山园石刻,雄鹰展翅、如意宝葫等。这里有满足儿童、青年、中老年活动游乐器具,你可尽情的嬉戏、玩耍,你也可以坐在槐树下的梅花石桌旁,休闲、纳凉、交流思想。迎面的就是如意亭了,这块石头是如意宝葫,要说龙山的确是一处风水宝地,在开发龙山挖掘地基时,控出一宝葫芦状的花岗岩巨石,经专家论证是25亿年前大自然给龙山留下的镇山之宝,也就是说它穿越了25亿年的历史时空来到今天,今天大家与它相见也是一种历史机缘。这块宝石非常的有灵气,大家看它的表面非常的光滑,集25亿年的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真是自然造化隐佛所,福25亿载显灵能。宝葫面前站一站,保你平安时运转;宝葫面前摸一摸,去病去灾降邪魔;宝葫面前鞠个躬,保你长寿得安宁;宝葫面前合个影,发财致富万事通。
过长寿桥向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寿星石雕。这个老寿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南极仙翁。他那宽宽的额头装满了无穷的聪明和智慧,其矍铄精神可掬笑容处处体现其仙风道骨,令人感到分外亲切,慈祥和蔼。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人们怀着希望步入人生百岁。这是生命的必然过程,就像清清泉水弯弯曲曲汇入大海一样自然。长寿之道最重要的是豁然坦荡,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世界,做到知足长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就能永葆活力,快乐长寿。养生之道简单概括就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寿星身上摸一摸,年年安康多快活。
这边是龙山敬老院,亦称老年公寓,是金来建筑公司投资兴建的收住供养茶业口镇所有孤寡老人的一个场所。20xx年9月建成。占地面积15亩,房屋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全部模仿古风格设计施工。其中老年人宿舍分为16个单元,32间,并设有活动室,卫生室,餐厅,办公室,仓库等,修建了锅炉房,安装了暖气设备,老年人宿舍内统一全新购置了衣橱、低柜、沙发床、被褥等生活用品,新购买了彩色电视机。房屋造价,室内设施及生活用品总投入110多万元。这里无论房屋建筑、室内用品还是生活服务在全省都是一流的。现供养全镇孤寡老人18人,老人们可以在这里颐养天年,享受清福。在敬老院的西侧将要设立24孝墓碑林。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充分显示了韩总经理尊老敬老的大孝、博爱之心和热心社会福利事业的高尚品德,是中国传统孝悌精神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古语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每个人也许并不一定要像韩总那样把“孝”做的轰轰烈烈,趁家中老人还健在,我们的孝可以体现为一句话,一顿饭,多陪老人聊聊天,多和老人吃顿饭,常回家看看。
现在我们站的地方就是龙山书画院了,原址是一块较宽阔平坦的高台,有古柏古槐和高大杏梅数株,树木参天。明末建龙山书院,后毁于战乱,据传当年孔子周游列国由齐返鲁时曾在此讲学数月。20xx年4月,在原龙山书画院的旧址上重建龙山书画院,彩仿古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气势宏伟,别具一格,有三个展厅和一个贵宾书画厅,设有书画台,笔墨纸砚,众多的名人和书画爱好者可在此一展风彩。已收藏和展出国内名家及省内书画界名家作品五百余幅。殿中还藏有兰花瓷桌、金元宝座、十八罗汉瓷花瓶等宝贵的艺术品,让您大饱眼福。此地已作为莱芜市书画院,莱芜市文化艺术中心的书画创作基地和莱芜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外教基地。龙山书画院自建院以来,吸引了不少国家和省内、书画届名人和高等学府的学者和教授来龙山游览风景,并即兴挥毫泼墨,留下了一批书画精品,大大提高了我们景区的文化品位。并先后成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龙山分校和莱芜市老年书画研究会龙山分会。
这就是我们的百亩龙山茶园,也是莱芜市的第一大茶园。目前正在建设中。以后大家再来这里,就可以欣赏到精湛的茶艺表演,而且能品尝到用龙山泉水泡制的清香醇厚的龙山茶,消除你旅途中的疲劳。
前面是依山势而建宏伟壮观的灵云寺。在我国众多名山中,隐藏着众多的寺庙。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则灵。山因寺而显得更有灵气,寺因山而显得更神秘。所谓“游山玩水,寻古访寺”,这一模式仍有很强的存在意义。这是因为中国的宗教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和道教的宗教价值观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有积极作用。佛教讲究用“不杀生以行善”来达到登极乐甚至成佛的目的。而道教讲究天人合一的观念,“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观念更是倡导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这两大宗教由于其避世、隐居山林的思想成为中国山的最主要占据者。其实山的很多有生命之物,正是靠了他们的代代相护才保存至今。而且寺庙建筑多是依山而建,形成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交融,渲染了山的神秘,再加上寺庙中的塑像、壁画,给人以思悟的空间,从而在自然美与人为美中获得审美品位的提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山东龙山森林公园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