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作文网写作指导文学常识高考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高考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02-09 13:14:02   浏览次数:102  栏目:文学常识
标签:中国文学常识,初中文学常识,初中语文文学常识,http://www.lexue88.com 高考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1)“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描绘出怎样的图画?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①戍,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指松、维、保三城,是唐与吐蕃之界,是蜀边陲要塞。②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三国时,蜀遣费祎访吴,费祎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名其桥为“万里桥”。③涓埃:比喻微小。

  (1)“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一联,展现出诗人怎样的形象?

  (2)尾联是怎样扣题的?对表达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无题(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①。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②一点通。

  隔座送钩③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④。

  嗟余听鼓应官去⑤,走马兰台⑥类转蓬。

  【注】①画楼、桂堂:指富贵人家的屋舍。②灵犀:古书记载,犀牛角名通天犀,角中有白纹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灵异之物,故称灵犀。③送钩:古代宴会中的游戏,暗中传递钩让人猜,猜不中就罚酒。④分曹:分组。射覆:古代游戏,在器物下覆盖东西让人猜。⑤应官:犹上班。⑥兰台: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在秘书省任职。

  (1)诗的首句连用两个“昨夜”,重复吗?谈谈你的理解。

  (2)“转蓬”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请说说本诗中“转蓬”的含义。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趣?“斜日寒林点暮鸦”和“城中桃李愁风雨”隐约透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1)简要说明下片词人选用了哪些意象构织了快乐赏梅的动人画面?

  (2)请从表达技巧方面分析,这首词是怎样来描写梅花的?

高考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来自: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①作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②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吴松:即今吴县,属江苏省。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生前隐居之地。②天随: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号。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述此词:“无穷哀感,都在虚处。”即哀感通过景物写出,试结合词句分析。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答案)

  1.(1)菱叶、荇菜在水面漂浮,青葱翠碧,随波荡漾,摇曳多姿,清泠泠的水面倒映着芦花苇影。该句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天然绝妙的水中图画。(2)该诗融声、色、形、影于一体,色调鲜明、声情并茂地描绘了青溪和谐完美的图画,景为情使,物我合一,表达了对青溪风光的喜爱,寄托着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2.(1)写自己已经迟暮多病,还没有点滴功德报答圣皇,展现出忠君爱国、伤己忧民的诗人形象。(2)“跨马出郊”点出“野”字,“极目”点出“望”字,而“人事”即指上两联中的国难家愁和人生忧患;该联是全诗情语的总结,把诗人因野外所望而生忧国忧民的情怀推向极致。3.(1)不重复。首句“昨夜”连续出现,不仅表明诗人是在回忆往事,而且昨夜与今夕构成对比:同样的星辰,同样的和风,而人的境遇却不相同。这样更利于表现诗人亲切美好的一幕成为难以追寻的记忆的内心凄苦。(2)在古诗词中,“转蓬”重在强调孤独和漂泊无依。诗人以“转蓬”自喻,有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把自己寂寞飘零的情感也表现得更为真切深刻。4.(1)写的是早春季节,“嫩芽”、“蚕种”、“寒林”、“荠菜花”等都是早春景色。(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田园闲居生活的乐趣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斜日”、“城中”两句写的是愁苦之景,隐约透露出作者对国事的担忧。5.(1)词人借银色的月光、洁白的雪地、金色的酒樽、淡绿的美酒、真诚的朋友、晶莹的梅花构织成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动人画面。(2)这首词以“梅”为核心,上片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把梅花当作美人,下片通过赏梅的场面侧面烘托,写出了梅花的超凡不群。6.此词通过眼前之景来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上片写燕雁随了流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秋雨,饱含自己漂泊江湖之意;到结尾处又用衰残柳枝当风舞象征南宋之衰世,苍凉之中,无限悲壮。

上一页  [1] [2] 

,高考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高考鉴赏古诗词的形象》相关文章

tag: 文学常识,中国文学常识,初中文学常识,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写作指导 - 文学常识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最新评论所有评论
评论加载中......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