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考语文复习资料阅读专练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

11-07 15:03:32   浏览次数:265  栏目:阅读专练
标签:阅读专练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快速读懂题意法

中考记叙文选文往往是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或叙事性散文或小说等)

  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考生要做到准确答题,必须懂得记叙文阅读答题的基本技巧

  读懂主旨

  1.快速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考生要明白,作者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目的,往往是在这人物身上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而这思想倾向往往就是作品的中心思想如2006年上海市中考记叙文《孩子和书》,主要人物是“女店主”把握住主要人物的各种不同的描写,才能体现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质要注意的是,并非笔墨多的人物就一定是主要人物有时作者从侧面描写来烘托、勾勒主要人物的形象,如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中,主要人物不是于勒叔叔,而是菲利浦夫妇,因为文章揭示的主题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快速把握情节所谓情节,“就是表现人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抓住了主要情节,就把握住了文章主要的内容如《孩子和书》中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由“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向顾客推荐合适的书→帮助陷入困境的少年→诗人留言示谢→卖书给孩子们系列的情节构成事件,刻画了“女店主”的形象与品质,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3.快速概括文章内容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考生在浏览阅读材料后,要学会能以最简洁的语句反映出这个材料主要叙述的内容,这样就会对选文有一个正确的总体印象,以利主题的把握其方法是“谁做了什么”如《孩子和书》,主要讲的是“一个曾经陷入困境的孩子成为诗人后向当年救过他的女店主感恩”的内容考生把握了文章内容后,对完成其他题目会有所帮助如该文的第17、18题即是

  

读懂题意

  读懂了阅读材料后,考生还须读懂题目的意思它问的是什么?从什么角度提问的?题目里蕴藏着哪些考点?读懂了题意,才能正确答题

  1、审读题干的语言中考试卷命题者可谓呕心沥血设计题目,所以题干语是明确的,科学的考生做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语下面我们来看《孩子和书》第16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2);(3);(4)”让我们来理清题干语的内容:A.“全文”意思是提醒考生根据全文来考虑;B.“表现”意思要具体回答文中相关具体的内容,不能笼统或抽象的答题C.题目要求回答三个表现,那一定是全文中最为典型的三处;D.题目中出现的第1个答案是为考生提供了回答问题的角度与基本样式,是示范答案,帮助考生从内容和形式上理解和答题所以审读题干的语言,就是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

  2、关注题目的考点中考记叙文阅读考题仅5—6题,涵盖面却很大,考查知识和能力,既有一定的适度,又讲究梯度因此,考生如果基础知识扎实,熟悉考点,那么在考试时就会从题目中看懂考点,根据题目要求准确答题如《孩子和书》第17题,“……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这道题目,既考了比较,又考了省略号的作用,还考了人物的思想品质考生如不熟悉中考语文考点,何以回答?    

3.留心分值的设置中考语文总分值为150分,在题量不变的要求下,命题者势必提高各题分值,所以注意分值也不失为一个答题的方法从今年中考记叙文《孩子和书》的第18题来看,命题者设下一个陷阱:“联系全文,第○15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6分)不少考生在这题上失了3分,原因是答题纸上只留了一个空格,考生误以为只有一个答题点其实关注分值,我们就不难发现,该题一空6分,肯定隐含至少两方面内容,否则该题分值高得离谱了考生要学会善于识破试题中的干扰素


上一页  [1] [2] [3]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