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为谍程的主要源泉,符合品德与生活课程倡导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新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开放性的特点。
在教学之前,教师请学生进行了课前参与:回忆自己和家人共度的快乐时光以及家人关心、照顾、疼爱自己的事情;收集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生活照或图画拿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首先受到了一定的自我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家庭生活中的资源,播放了家长讲述的关爱孩子的具体事例,将教学资源最大扩充,充分利用。
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没有将教学内容停留在此,而是引发学生思考:“我们感受到了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深厚的爱,应该怎样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我为家庭添欢乐。”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延伸。
总之,教师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完全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和教科书的内容,而是“打开”课堂,让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走出”教科书,让教学内容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又较好地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三、在教学中,关注德育课程中的道德问题。
生活中不能没有道德,道德也离不开生活,德育课程中会涉及很多道德问题。再现学生的真实生活时,如何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教育取得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本课的课前调查中,家长来信中反映了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谈到了学生对家人严格要求的不理解和误解。而这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家人的严格要求也是爱。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引用了家长来信中的真实事例,但教师做了一定的处理,既没有出现孩子的名字,也没有出现家长的姓名,将其设计为具体的教学情境,制作为课件内容播放,并引导学生讨论:“家长这样做也是对我们的爱吗?”
结合这样的案例,学生们就能自发地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事例来说明白己的想法和认识,从教学效果看,这种设计是比较成功的──教师既做到了充分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在生活事件上的认识问题,这是本课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tag: 教学 , 一年级思品教学设计,一年级思品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 一年级思品教学设计